离线详情
福建师范大学-《人生哲学与传统道德》
国开、奥鹏所有的在线答案、离线答案都可在首页进行搜索,搜不到的可以联系客服!所有答案都有!右下角微信扫码可以添加客服微信。
答案已添加至底下文档中,可登录下载完整版。
《人生哲学与传统道德》期末考试A卷
 
姓名:     
专业: 
学号:        
学习中心: 
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10分
1.荀子认为,人的天性除了利欲之心,还有天生的                 。
2.性本自然论始于庄子而成于             。
3.义利关系即指道德和利益或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关系,又是        的关系。
4.董仲舒的名言“  
       ”,概括了孔盂的义利思想。
5.         思想是“中国固有的精神。”
6.         虽主张不务德而务法,却也提出了道德应与法制协调一致的问题。
7.儒家“  
     ”的主张,作为一种指导现实政治的理论显得过于幼稚。
9.中国传统道德主要从 
         和伦理学角度来讲生命的意义和不朽。
10.庄子的义命论中透露出的       是不足取的。
二、单项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在下表中,每小题1分,共10分)
1.人性本善的观点,最早可以追溯到(    )
A.孟子    B.荀子    C. 墨子    D.孔子
2.下列规范侧重指个体德行的是(    )
A.力行    B.公忠    C.正义    D.仁爱    
3.庄子提出只有         才是最大的快乐(    )
A.太和    B.大乐    C.安时    D.无为
4.在知行关系问题上,以下提法不属于二程看法的是(    )
A.知先行后    B.能知必能行    C.知难    D.行是知功
5.       知行统一的认识代表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对知行统一关系认识的高峰(      )
A.朱熹    B.王夫之    C.王阳明    D.颜元
6.荀子把          作为人道的基本内容(    )
    A.仁义礼智信   
B.自然无为   
C.自强不息   
D.仁义礼法
7.志存高远,心系天下的人生价值取向,其思想根源乃在于儒家的       意识(    )
A.入世和济世   
B.人世    C.
隐世    D.济世
8.自强不息的精神在    就已经确立起来了 (    )
    A.汉代儒家   
B.先秦儒家   
C.宋明儒家   
D.近代儒家
9.在政治上,道家学派主张 (    )
 A.有所为有所不为 
B.无为而治  C.
处下不争  D;顺时安命
10.从行为修养方面看,讷言敏行的实质是
(    )
A.少说多做   
B.多说少做   
C.言行一致   
D.谨言慎行
                                           
三、多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的五个备    选答案中有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请将答案填在下表中,错选、多选、漏选的,该题不得分)
1.以下学者属于性有善有恶论代表的是
(    )
    A.世硕    B.杨雄    C.王安石    D.王充          E.告子
2.关于荀子的义利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荀子崇尚礼义但不排斥功利
    B.认为好利恶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
    C.合于礼者为义
    D.尧舜尚不能去掉人的利欲追求
    E.以义胜利,以义制利
3.诚信中包含着的唯心和封建成份有.(     )
    A.至诚如神   
B.君臣有信   
C.一言九鼎   D.一诺千金     E. 诚实无欺
4.孟子提出的“君子有三乐”是指(     )
A.天伦之乐   
B.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C.南面而乐
D.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E.王者之乐 
5.道家学派的人格理想是宗(     )
    A.圣人    B.真人    C.仙人    D.善人    E. 至人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中民之性 
      
2.廉洁  
     
3.道德修养 
 
4.静则清明
 
五、分析题 每小题5分,共15分。(简要分析下列观点)
1.知与行,功夫须著并列。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愈明。
 
2.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见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3.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六、简答题 每小题5分,共15分。
1.简介儒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思想。
 
2.谈谈王夫之的知行观主要内容。
 
3.在儒家看来,君子有何特征?
 
七、论述题  本题20分
试述传统生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