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使用题易搜网站

题易搜

论文详情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基于半导体制冷片的小型空调设计

发布文件:2025-02-19 16 次 100金币


基于半导体制冷片的小型空调设计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半导体制冷片的小型空调设计。传统空调具有体积庞大、制冷速度慢、能耗高等缺点,而半导体制冷片具有体积小、制冷速度快、能耗低等优点。本设计通过将多个半导体制冷片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制冷模块。制冷模块与空调箱连接,实现空调的制冷功能。本设计使用Peltier效应实现制冷,即通过电流通过半导体材料产生的热电效应,将热量从一个一侧转移到另一侧,从而实现制冷。实验结果表明,本设计的小型空调具有较快的制冷速度和较低的能耗,适用于小型空间的制冷。该设计可广泛应用于家用空调、车载空调等领域。

 

关键词:半导体制冷;空调器;通信机柜;换热器


Abstract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design of a small air conditioner based on semiconductor refrigeration chips. Traditional air conditioners have the disadvantages of large size, slow cooling speed and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while semiconductor refrigeration chips have the advantages of small size, fast cooling speed and low energy consumption. This design forms a refrigeration module by combining multiple semiconductor refrigeration chips together. The refrigeration module is connected to the air conditioning box to realize the cooling function of the air conditioner. This design realizes refrigeration using the Peltier effect, which is the transfer of heat from one side to the other through the thermoelectric effect produced by the passage of electric current through the semiconductor material, thus realizing refrigerati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mall air conditioner of this design has a faster cooling speed and lower energy consumption, which is suitable for the cooling of small spaces. The design can be widely used in home air conditioning, car air conditioning and other fields.

 

Keyword: Semiconductor refrigerationAir conditionersCommunications cabinetsHeat exchangers

 


 

1 绪论

1.1半导体制冷空调技术的设计背景

1.2半导体制冷空调的现状

1.3论文结构安排

2 半导体制冷原理

2.1热电效应原理

2.2赛贝克效应

2.3帕尔贴效应

2.3.1帕尔贴效应的基本原理

2.3.2帕尔贴效应的应用

2.4汤姆逊效应

2.5焦耳效应和傅里叶效应

2.6热电制冷的产冷量

2.7热电制冷的工况

2.7.1优值系数

2.7.2热电制冷工况的计算

3半导体空调器的设计

3.1主要设计参数

3.1.1室内外设计参数

3.1.2空调设计参数

3.2设计计算

3.2.1冷负荷计算

3.2.2半导体制冷片的选型依据

3.2.3冷端换热器系统设计及传热计算

3.2.4热端换热器系统设计及传热计算

3.3设备选型

3.3.1半导体制冷片及冷热端换热器风机

3.3.2电源选型

3.4结构设计

4控制系统设计

4.1温度采集

4.2硬件控制电路模块

4.3 控制处理单元

4.4 人机交互单元

4.5 制冷驱动单元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A 温度传感器DS18B20 汇编源程序


1 绪论

1.1半导体制冷空调技术的设计背景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消耗的增加,空调设备已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传统的制冷技术如压缩式空调由于能源消耗较高和环境污染问题而受到质疑。为了满足人们对高效、环保的空调设备的需求,半导体制冷技术应运而生。 半导体制冷技术利用半导体材料在电流通过时产生的片上热和冷效应来完成制冷过程。相较于传统制冷技术,半导体制冷具有实时调控、体积小、操作静音等优势,同时不需要使用环境危害物质,减少对大气层和环境的污染。因此,基于半导体制冷片的小型空调的设计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空调设备的制冷效率、功耗以及体积等因素。通过优化半导体材料的选择、电流驱动模式的设计以及散热系统的改进,可以提高制冷效率并降低功耗。另外,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结构设计,可以将空调设备的体积缩小到最小,满足用户对小型空调设备的需求。 综上所述,基于半导体制冷片的小型空调的设计具有重要的背景意义。其通过半导体制冷技术的应用,既满足了高效、环保的空调需求,又提高了设备的制冷效率和降低了能源消耗。随着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和深入研究,相信半导体制冷空调将成为未来空调行业的主流趋势。

1.2半导体制冷空调的现状

目前,基于半导体制冷片的小型空调产品已经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并且在一些特殊环境下得到了广泛应用。半导体制冷空调采用了先进的Peltier制冷技术,通过将直流电能转化为热能和冷能,实现了高效、节能的制冷效果。相比传统的压缩机制冷空调,半导体制冷空调具有体积小巧、无霜结、静音运行、操作简便等显著优点。此外,半导体材料具有寿命长、维护成本低、无需氟利昂等环保特性,使得半导体制冷空调在现代科技发展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尽管半导体制冷空调产品在制冷效果和制冷能力方面与传统空调产品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相信半导体制冷空调在未来会取得更为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1.3论文结构安排

本论文旨在设计一个基于半导体制冷片的小型空调系统。下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阐述。 首先,引言部分将介绍背景和研究意义。随着人们对室内舒适度的需求不断提高,小型空调系统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传统的压缩式空调系统存在能耗大、废弃热量排放等问题。因此,基于半导体制冷片的小型空调系统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本文旨在对其进行研究和设计。 接下来,文献综述将对半导体制冷片技术和相关的空调系统进行全面的梳理和评估。首先,将介绍半导体制冷片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包括热电效应和固态制冷原理。然后,将对目前已经存在的基于半导体制冷片的小型空调系统进行分析,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估,以揭示其优势和不足之处。 在研究方法部分,将具体介绍本文所采用的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首先,将详细描述实验室所搭建的实验平台,包括半导体制冷片的选型和组装,以及与空调系统相关的其他元件的集成。然后,将介绍数值模拟方法的原理和步骤,包括使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对空气流动和传热过程进行模拟。 随后,将展示实验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首先,将呈现基于半导体制冷片的小型空调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实验数据,包括制冷效果和能耗等。然后,将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并利用结果进行灵敏度分析,探究不同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总结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和贡献,并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展望。本文通过设计基于半导体制冷片的小型空调系统,并对其性能进行实验和数值模拟分析,揭示了该系统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未来的研究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进系统性能,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舒适度需求。 综上所述,本论文将按照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实验结果与分析以及结论的顺序进行阐述。通过对半导体制冷片的小型空调系统的设计和分析,旨在提升室内舒适度的同时减少能耗与废弃热量排放,为未来空调系统的发展做出贡献。

2 半导体制冷原理

2.1热电效应原理

半导体制冷片的小型空调设计基于热电效应原理。热电效应是指当两种不同材料的接触处形成温差时,材料中的自由电子会在电场的作用下从高温区向低温区移动,产生电势差。在半导体制冷片中,通常使用的材料是具有正、负热电系数的两种半导体材料,例如铋锑化铋(Bi2Te3)和铜镍合金。 当制冷片上的直流电路通电时,正负电荷在不同材料之间积累并造成温度差。正负电荷的热量转移会导致热量从高温一侧转移到低温一侧,使得低温一侧达到冷却效果。通过控制电流的方向和大小,可以实现制冷和加热的效果。 小型空调的设计中,通常将半导体制冷片安装在空气循环装置的内部,使其与空气直接接触。通过循环送风,空气经过制冷片时会受到制冷效应的影响,从而实现降温的效果。同时,空调系统还配备了风扇和温度传感器等辅助设备,以便实时监测和调节空气温度,确保制冷效果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总之,基于半导体制冷片的小型空调设计利用了热电效应原理,通过控制电流和温度差,实现了空气的制冷效果。这种设计具有体积小巧、能耗低、制冷快速等优点,适用于小空间或个体办公场所的空调需求。

2.2赛贝克效应

该设计利用赛贝克效应,即在不同温度区域之间产生电压差的现象。在该设计中,通过半导体制冷片的小型空调系统,将电流通过两个不同温度区域的半导体材料,从而产生电势差。这种电势差可以用来冷却一个区域而加热另一个区域,实现空调系统的调节效果。 凭借赛贝克效应的原理,这种小型空调设计具有多个优点。首先,相较于传统的压缩机空调系统,基于半导体制冷片的小型空调具有更小的体积和更轻的重量。其次,这种设计无需使用制冷剂,因此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此外,由于半导体制冷片的工作原理简单可靠,并且没有运动部件,所以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和更低的维护成本。 然而,基于半导体制冷片的小型空调设计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半导体材料的热导率相对较低,导致制冷效果相对较弱。其次,由于制冷片需要消耗较大的电力供应,因此在设计中需要考虑电源的供应和热量的散发。最后,由于制冷片通常只适合小型空间的制冷需求,所以在应用于大型空调系统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限制。 综上所述,基于半导体制冷片的小型空调设计利用赛贝克效应,通过半导体材料的电势差来冷却和加热不同温度区域,从而实现空调系统的调节效果。尽管该设计具有一些挑战,但其小体积、轻重量、环境友好和可靠的特点使其成为一种有潜力的空调解决方案。如图2.1所示

2.1赛贝克效应示意

对所有材料都赋以赛贝克系数的绝对值,方便比较。热电偶由两种不同材料组成,结点的赛贝克系数为两种材料绝对值的差。以铜为偶测量得到室温下绝对赛贝克系数约为2μV/K。纯金属热电偶的平均赛贝克系数约为20μV/K,合金为50μV/K,半导体可达1000μV/K

进一步研究发现温差电动势由体积电动势和接触电动势两部分组成。体积电动势由导电结构的热运动产生,由于金属中价电子的密度与温度无关,其运动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得不显著,体积电动势的数值很小。

半导体的导电结构是自由电子和空穴。在半导体中价电子受到原子核的束缚而不能再晶体中自由运动。自由电子和空穴是价电子受热激发后改变运动状态所产生的。对于n型半导体,其导电结构是自由电子,与金属的价电子相类似,所以体积电动势的方向是与金属一致的。对于p型半导体,其导电结构是空穴,与自由电子的区别是电荷相等且符号相反,所以体积电动势的方向与金属相反。在半导体中,自由电子和空穴的密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它们的运动速度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半导体和金属不同,体积电动势的数值相当大。

接触电动势是在热电偶接头处存在的电动势,它在物理学中又被称帕尔贴电动势。它由接触面两边的金属价电子密度不同和电子逸出电位不同而引起的,因此电子从一种金属向另一种金属的迁移,在接触面两边形成正负电荷的积累并建立起一个静电场,阻止电荷的迁移,最后达到平衡,在接触面两边建立一定的电势差,即接触电势差。接触电动势和接触电势差数值相等方向相反。在半导体热电偶中,由于p型和n型半导体的导电结构有所不同,接触面的不对称性更加显著,其接触电动势比金属大得多。

2.3帕尔贴效应

2.3.1帕尔贴效应的基本原理

帕尔贴效应是指当两个不同材料的接触处形成温度梯度时,会产生一定的电压差。这是由于不同材料的电子能带结构不同,导致电子在两种材料中具有不同的能级和动能。当一个电子从一个材料跃迁到另一个材料时,会造成电荷不平衡,从而产生电压差。 在基于半导体制冷片的小型空调设计中,帕尔贴效应被利用于制冷系统的热电转换模块。该模块包含两种不同的半导体材料,一个被加热,另一个被冷却。当电流通过这两种材料时,帕尔贴效应会导致热量从热端转移到冷端。通过控制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可以实现从热源到冷源的热量传递,实现制冷效果。 基于帕尔贴效应的制冷系统具有许多优点,如体积小、结构简单、无机械可动部件等。它们适用于小型空间或需要便携性的应用。此外,该制冷系统没有制冷剂,不会产生环境污染,对环境友好。 然而,帕尔贴效应的制冷系统也存在一些挑战。首先,它们的制冷能力较低,通常适用于小功率的制冷需求。其次,由于材料的选择和制造工艺的限制,效率相对较低,需要额外的功率供应。此外,产生的电压差和热电流会产生热量,需要有效的散热设计。 总之,基于帕尔贴效应的制冷系统在小型空调领域具有潜力。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材料的进一步研究,这种制冷系统有望在将来的空调设计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由汤姆逊完成的温差电路热力学分析,确立了赛贝克和帕尔贴系数之间的关系:

 

 

2.1

式中T为结点处的绝对温度,α为赛贝克系数,π为帕尔贴系数

因此,两种不同材料结点上单位时间内吸收或放出的热为:

 

 

2.2

式中α为赛贝克系数,I为两个材料间的电流。帕尔贴效应可用接触电位差现象说明。接触电位差使电子经历电位突变,导致电子能量增加eUab,电子与晶体点阵碰撞将能量变为晶体内能增量,接头温度升高并释放热量;反之,接头温度降低并吸收热量。半导体热电偶的帕尔贴效应特别显著。

2.3.2帕尔贴效应的应用

基于半导体制冷片的小型空调设计中,帕尔贴效应被广泛应用。帕尔贴效应是指当两种不同材料的接触点处有温度差时,由于电子的自由迁移而产生的热电效应。在空调设计中,帕尔贴效应通过半导体制冷片的应用实现热量的传递和控制。 在小型空调中,半导体制冷片被用于实现热量的传递和冷却。当电流通过半导体材料时,半导体材料的一侧会产生相对较冷的温度,而另一侧则会产生相对较热的温度。这种温差产生的热量可以被空气或其他冷却介质吸收,从而实现对空气的冷却。 帕尔贴效应在半导体制冷片中的应用可以实现高效的能量转换和低能耗的空调系统。通过合理设计半导体材料的厚度、电流和电压等参数,可以实现稳定的制冷效果。此外,半导体制冷片具有体积小、质量轻和无振动等优点,使其适用于小型空调设备。 总而言之,基于半导体制冷片的小型空调设计中,帕尔贴效应的应用对于实现高效节能和稳定制冷效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合理设计和控制,半导体制冷片可以成为未来小型空调领域的一个重要技术。

2.4汤姆逊效应

基于半导体制冷片的小型空调的设计采用了汤姆逊效应。该效应是指当电流通过两个接触电极时,半导体材料中的温度差会引起热流的产生或吸收。这种作用使得热量可以从一个电极传输到另一个电极,从而产生制冷效果。在该设计中,制冷片通过电流流经半导体材料,通过与外界空气接触,并通过汤姆逊效应将热量传输到另一侧,从而实现空调的制冷功能。通过控制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可以调节制冷片的温度差,进而控制空调的制冷效果。这种基于半导体制冷片的小型空调设计具有体积小、噪音低、方便携带等优点,适用于小空间的制冷需求

 

 

2.3

式中QT—每单位长度导体的吸放热量,也被称为汤姆逊热;

I—通过导体的电流;

ΔT—温差;

τ—比例系数,被称为汤姆逊系数。

2.5焦耳效应和傅里叶效应

焦耳效应是指当电流通过两个不同温度的导体时,两个导体之间会有一个温度差。在半导体制冷片中,通过控制电流的流动,可以使得一侧的半导体材料升温,而另一侧则降温。这种半导体材料的温度差可以用来制冷或制热。 傅里叶效应是指当一种能量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引起介质中的温度变化。在小型空调设计中,通过让制冷剂在半导体制冷片周围循环流动,将空气中的热量转移到制冷片上,并通过焦耳效应使其升高温度。随后,制冷剂会再次循环流动,将高温的制冷片与制冷剂之间的热量传递到环境中,实现空调的制冷效果。 综上所述,基于焦耳效应和傅里叶效应的半导体制冷片设计可以实现小型空调的制冷功能。通过控制电流和制冷剂的流动,将热量从室内转移到室外,从而达到调节室内温度的目的。这种设计具有体积小、能耗低和效果好等优点,适用于小空间或个人使用的环境

 

 

2.4

式中Qj—由焦耳效应产生的热量,简称焦耳热;

I—通过导体的电流;

R—导体的电阻。

傅里叶效应为单位时间内经过均匀介质沿某一方向传导的热量与垂直这个方向的面积和该方向温度梯度的乘积成正比

 

 

2.5

式中K—导体的总热导率;

ΔT—冷热端温差。

2.6热电制冷的产冷量

基于半导体制冷片的小型空调设计中,热电制冷技术能够产生热电制冷的产冷量。热电制冷是一种利用热电效应使半导体材料在电流通过时产生制冷效果的技术。通过控制电流的大小,可以调节制冷片的制冷量。在小型空调设计中,使用热电制冷技术可以实现高效的制冷效果,同时由于其小型化和无振动、无噪音的特点,适合用于办公室、独立空间或个人使用的小型环境中。这种基于半导体制冷片的设计能够提供可靠的制冷效果,同时具有节能、环保和便携性的优势

 

 

2.6

由传导传给冷结点的总热量影响了帕尔贴制冷,因此把它减掉就得到了单个热电偶的纯产冷量,即

 

 

2.7

2.7热电制冷的工况

2.7.1优值系数

为方便衡量热电材料的性能,优值系数Z得以应用,其单位为K-1,它代表了热电材料的一种特性。它决定了制冷元件所能达到的最大温差。其关系式如下:

 

 

2.8

式中α为温差电动势,k为热导率,ρ为电阻率,σ为电导率。基于半导体制冷片的小型空调设计需要考虑到优值系数,该系数是评估制冷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优值系数是制冷量与功率消耗的比值,它衡量了系统的制冷效率。通常情况下,优值系数越高,表示单位能耗下的制冷量越大,系统性能越好。 在设计小型空调时,需要选择高效的半导体制冷片,这些片能够在较低的功率消耗下提供较大的制冷量。此外,还需要考虑制冷系统的设计和控制,以确保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优值系数。例如,可以使用智能控制算法来优化制冷循环,使得制冷量与功率消耗之间的比值达到最优。 综上所述,基于半导体制冷片的小型空调设计需要注重优值系数的提高。通过选择高效的制冷片和优化系统设计与控制,可以实现更高的制冷效率和更好的能源利用率,从而满足用户对小型空调设备的要求。

2.7.2热电制冷工况的计算

利用热电制冷器的冷端对环境介质进行冷却的工况称为热电制冷工况。在这种工况下,热电制冷器冷端从被冷介质吸收的热量称为产冷量。热端放出的热量为

 

 

2.9

制冷系数是评价制冷机工作的经济性指标,它等于每单位消耗功率所得到的产冷量

 

 

2.10

针对基于半导体制冷片的小型空调设计,需要进行热电制冷工况的计算。在计算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所需的制冷量。这可以通过考虑空调的使用场景、室内外温度差以及空间大小等因素来确定。制冷量的计算可以采用经验公式或者热负荷计算方法进行。 其次,需要确定制冷片的参数,包括制冷片的面积、材料热电系数以及工作电压等。这些参数将直接影响到制冷效果,因此需要仔细选择和计算。 接着,我们需要考虑制冷片的热电系数和电热转换效率。通过测量制冷片在不同温度和电流条件下的制冷量和输入功率,我们可以得到制冷片的热电系数和电热转换效率。 最后,根据计算得到的工况参数,我们可以设计制冷系统的其他部件,如散热器、风扇和控制电路等。这些部件的设计应符合制冷片的工作要求,以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综上所述,设计基于半导体制冷片的小型空调需要进行热电制冷工况的计算。通过确定制冷量、制冷片参数、热电系数和电热转换效率等参数,我们可以设计出合理的制冷系统,以满足空调的制冷需求。



↓点击下方附件,下载后阅读全文↓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会员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