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详情
行政管理-基于胜任特征的基层公务员培训模式优化研究—以广东省汕头市基层公务员为例
基于胜任特征的基层公务员培训模式优化研究
—以广东省汕头市基层公务员为例
摘 要
本文以广东省汕头市基层公务员为例,探讨了基于胜任特征的基层公务员培训模式优化问题。首先,通过综述国内外相关文献,明确了研究背景和意义,并界定了公务员、公务员培训、胜任特征等核心概念及其理论基础。随后,对现有基层公务员培训模式进行了深入调查,揭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参与者积极性不高、培训内容与方法单一、基层经费紧缺以及培训评估考核不实用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胜任特征的基层公务员培训模式优化策略,包括进行有效的培训需求分析、构建基层公务员的胜任特征模型、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规划以及进行适用的培训效果评估。通过这些措施,旨在提升基层公务员的胜任能力,促进政府治理效能的提高。
关键词:基层公务员;培训模式;胜任特征
目 录
一、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政府职能的日益复杂化,基层公务员作为国家政策的直接执行者和民众服务的最前沿,其胜任能力对于提升政府效能、增强民众满意度至关重要。然而,当前广东省汕头市汕头市乃至全国的基层公务员队伍在面对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时,普遍存在着知识更新不及时、业务技能不足、创新能力欠缺以及服务意识有待提升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政府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也制约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良好互动。因此,基于胜任特征的基层公务员培训模式优化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深入分析基层公务员的胜任特征,构建科学合理的培训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公务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为政府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一方面,从理论层面,它丰富了公务员培训模式的理论体系,为基于胜任特征的培训模式提供了实证支持。通过引入胜任特征理论,本研究将公务员培训从传统的知识技能传授拓展到深层次的能力素质培养,为公务员培训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另一方面,从实践层面,本研究针对广东省汕头市汕头市基层公务员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培训模式优化方案,有助于提升基层公务员的胜任能力,进而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同时,本研究还为其他地区乃至全国的基层公务员培训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对于提升整个公务员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在国内,关于基层公务员培训模式的研究近年来逐渐增多,尤其是在胜任特征理论的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学者们普遍认为,传统的公务员培训模式已难以满足新时代对公务员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基于胜任特征的培训模式成为研究热点。一方面,学者们深入探讨了胜任特征理论在公务员培训中的适用性,认为该理论能够更准确地识别公务员所需的关键能力和素质,为培训内容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一些实证研究也表明,基于胜任特征的培训模式在提升公务员业务能力、创新能力和服务意识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然而,国内研究在如何将胜任特征理论具体应用于基层公务员培训模式优化方面仍需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具体到广东省汕头市的研究,虽然直接以汕头市基层公务员为例的文献较少,但广东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基层公务员培训模式研究为本文提供了丰富的参考。学者们结合地方实际,分析了基层公务员培训存在的问题,如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节、培训方式单一、培训效果评估机制不完善等,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这些研究为本文基于胜任特征的汕头市基层公务员培训模式优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参考。
在国外,公务员培训模式的研究起步较早,理论体系较为成熟。西方学者在胜任特征理论的应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公务员培训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例如,帕森斯提出的“能岗匹配”理论、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等,都为公务员培训模式的创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此外,国外学者还注重实证研究,通过大量案例分析和数据调查,验证了基于胜任特征的培训模式在提升公务员素质和能力方面的有效性。
在公务员培训内容和方法上,国外研究也呈现出多样化和创新性的特点。例如,案例教学、模拟演练、行动学习等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公务员培训中,旨在提高公务员的实践能力和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国外还注重公务员培训的制度化和标准化建设,通过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和评估机制,确保培训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在基于胜任特征的基层公务员培训模式研究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然而,针对广东省汕头市基层公务员的实际情况,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以构建符合地方特色的培训模式优化方案。
(三)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首先阐述了该课题的研究历史和重要性,阐明了我国基层公务员培训标准的现状、领域和国内外专业知识的研究现状,通过问卷调查,通过对广东省汕头市基层公务员的培养状况的分析,指出了当前我国公务员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基本控制与信息问题的成因,并对其进行了阐述,说明了技能模式在基层公务员培训中的应用意义。在当前的基层公务员培训模式中,培训需求过程评估、培训设计和实施、培训评估和评价等方面均有其应有的作用,本文进行了补充和解释。
二、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
(一)公务员相关理论
1. 公务员
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公务员职位按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国务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对于具职位特殊性,需单独管理的,可增设其他职位类别。
2. 公务员培训
根据职务性质、特点和行政需要,公务员职务分为综合行政、专业技术、行政执法三类。不同职业的公务员需要有不同的工作特点和特点,接受不同的培训。分步培训是指对不同岗位、不同重点的员工进行培训。
(二)胜任特征理论
1. 胜任特征
能力模型包含按定义描述特定工作要求的名称。更重要的是,在行为指标方面,从基本合格的行为水平到表现的最佳水平都有详细的描述。通过这种方式,您可以准确地看到此位置的低性能和高性能行为级别之间的差异。它为我们的选择、培训、行为评估和反馈以及随后的职业发展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2. 胜任特征理论基础模型
冰山模型:这是麦克莱兰于1973年引入的模型,是最简单的知识分子理论模型之一。有人指出人的智力由6部分组成,公务员的智力就像浮在水中的冰,水上的结果是公务员的能力如知识和技能。这种能力的一部分很容易通过训练而改变,但无法分辨之间的区别。潜伏是对公务员隐瞒的能力,是由公务员的责任感、自我认知、态度所创造出来的,这种能力有一部分不容易考核,短期内也很难提高和改变,但对公务员行为和出勤率有重要作用;1993年Spencer.L.M 和 Spencer.S.M开发,改进后的模型在水面下方只有动机、特质以及自我概念。如图2.1所示。
图2.1胜任特征冰山模型
洋葱模型:Boyatzis在进一步研究McClelland的模型后开发的,本质上与冰山模型相同,但洋葱模型反映了内容的层次结构,基本价值观是素质和动力,也就是个人的想法、态度和价值观、知识和技能,层次越多学习和成长就越容易。如图2.2所示。
图2.2胜任特征洋葱模型
(三)现有的基层公务员培训模式
在去年公布的专项培训中,对公务员培训的分布和内容进行了明确规定具体的要求、专项指导和目标,未来需要更加细化,同时公共培训界的标准也逐渐形成了体系。
公共培训是指为适应培训技能的需要,公务员鼓励公务员调整个人技能、知识,完善新资源,使之适应新需求。依法依规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当前我国的公务员训练水平还不能突破现行的局限,也是从对公务员的培训需要、再制订理念、程序、师资、财务等方面提出实施方案,落实评价结果,如图2.3所示。
图2.3我国基层公务员现有培训模式
我国公务员的传统训练方法已被普遍采用,但这种培训方式在管理战略实施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将绩效的特点应用到公务员的培训中,以提高培训质量。
三、基层公务员培训存在问题
(一)参与者积极性不高
在广东省汕头市的基层公务员培训中,存在一个显著问题,即参与者的积极性不高。根据调查结果,近二分之一的公务员认为培训效果不佳,无法从培训中获得足够的收益,更难以将所学应用到工作中。这种不满情绪部分源于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支持,对培训实践缺乏发言权和评价,导致培训效益不明确,进而影响了公务员的训练兴趣和参与度。
(二)培训内容与方法单一
基层公务员培训的另一个问题是培训内容和方法的单一性。调查数据显示,认知培训、精神培训和理论训练占据了过去基层公务员接受培训的近一半。然而,这些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脱节,更新缓慢,无法满足新时期公务员对于实战、操控等实践技能的需求。此外,培训没有根据公务员的年龄和教育背景进行差异化设计,导致培训内容无法满足不同群体的具体需求。
(三)基层经费紧缺
经费问题是基层公务员培训中不可忽视的难题。虽然国家有规定培训资金主要由国家拨款,但在基层尤其是边远地区,许多地方缺乏资金支持,导致参与培训的成本主要由组织者和公务员自己承担,这限制了培训的广泛开展和效果。
(四)培训评估考核不实用
最后,基层公务员培训的评估考核机制存在不实用的问题。缺乏具体的评估细则,对培训效果的评价往往流于形式,未能真正反映培训的实际效果。测试项目和内容多为个人评价,与公务员的薪酬和晋升不挂钩,导致公务员对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影响了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点击下方附件,下载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