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使用题易搜网站

题易搜

论文详情

行政管理-A县C村农村环境卫生治理问题研究

发布文件:2025-02-21 12 次 25金币


AC村农村环境卫生治理问题研究



 

目前,我国农村处在重大发展阶段,环境卫生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内容。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三农政策的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农村环境卫生治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幸福指数,对农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也反映着当地政府治理能力的强弱。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近年来,政府采取多重措施,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取得很大进展,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与城市环境卫生治理相比,还有很大距离。我国以前的农村环境卫生治理以政府为单一主体,开展环境卫生治理工作,已经不能满足当前需要,网络化治理理论提供了一种新视角。本文以网络化治理理论作为理论指导,采取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调查法,结合A县C村的环境卫生治理情况,从网络视角对存在的问题分析成因并提出建议,探索环境卫生治理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环境卫生 农村环境卫生治理 网络化治理


引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良好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是美丽乡村的应有之义。近年来,我国已经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农村环境卫生与农民日常生活起居息息相关,影响着农民的幸福指数。我国逐年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从农村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乡村绿化行动、乡村水环境治理和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建设多方面综合发力,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但我国农村环境卫生仍然面临着生活垃圾、污水处理、饮水安全等问题。本文以AC村为例,总结该村在环境卫生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运用网络化治理理论分析该村环境卫生治理问题的成因,提出相应对策,对该村具有参考价值,以期增强该村环境卫生治理效能,改善村容村貌。同时,本文总结的该村环境卫生治理的经验教训,对全国其他情况类似的欠发达农村地区也具有参考价值。

一、AC村农村环境卫生治理现状和问题分析

(一)A县C村农村环境卫生治理现状

C村地处A县东南部,是面积最大的村。全村17个村民小组,330户,1350人。全村面积27.9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27719亩,耕地面积1460亩,旱土200亩,村内绿色农业,山山水水,生态旅游,水利、林业资源丰富。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一是种植水稻,一是到城市工厂务工。近年来,该村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拓宽、硬化和绿化通村道路,拆除沿途废旧杂物,疏通河道,实施推进水利工程、农村清洁能源工程建设、污水处理工程和农村清洁工程,推进修建安全饮水工程,农村环卫清扫保洁整体外包给永清公司和君鹏公司,村容村貌得到很大改善。

C村的环境卫生治理工作在持续进行中,C村隶属于金紫仙镇,自从A县启动“洁净乡村美丽安仁”行动以来,金紫仙镇积极响应,迅速启动“洁净乡村美丽金紫仙”行动,开展以下工作:

1)制定《村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村卫生公约》和《村民门前三包制度》等环境卫生相关制度,指导环卫工作。对A县环境卫生管理所用于环境卫生整治的专项资金进行了整合。

2C村村干部定期去金紫仙镇开会,学习最新村级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方案,领会《“洁净乡村美丽金紫仙”四年行动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回村后再由村支部书记组织村干部召开动员大会。在C村显眼地段张贴“C村是我家,卫生靠大家”“建设美丽C村,人人有责”横幅,制作环境卫生专门宣传栏等。村干部带头,带领村民拾捡路旁垃圾、打捞河道沟渠垃圾、清理墙面“牛皮癣”,在全村范围内掀起村民参与热潮。

3)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将C村环卫清扫保洁整体外包给永清环保公司和君鹏环保公司,两家公司以签订合同的方式,承包该村的道路清扫、绿化维护、生活垃圾转运和处理工作;

 

(二)A县C村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存在的问题

本人通过访问村干部等人和向村民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了C村环境卫生治理的现状,并发现C村在环境卫生治理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1.农村环境卫生治理主体间的推诿扯皮

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是一个涉及多个治理主体的复杂问题,只有多主体相互协作共同治理才能收到良好效果,但由于多主体的参与,也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即在农村环境卫生治理过程中,责任界定不清,可能发生推诿扯皮的现象。首先,从政府层面来看,政府由于错误的政绩观,过于看重经济发展而轻视环境卫生,引进破坏农村生态环境的工厂;其次,从村委会来看,根据对村民的访谈结果,发现村委会未发挥良好的管理作用,存在应付检查行为,即平时不注重环境卫生,领导视察当天才做好环境卫生工作,视察之后又一切如常;再次,从企业来看,企业以追求利润为目的,以最小成本谋取最大收益,根据对企业主管的访谈结果了解到,C村的企业很少关注环境卫生治理,也很少参加社会环保活动,甚至对企业所产生的污水废弃物随意排放倾倒;最后,从村民来看,受传统观念影响,许多村民认为环境卫生治理是政府的事,自己只是服从者,村民环保意识淡薄,随手扔垃圾现象屡见不鲜,有时即使知道应该进行垃圾分类,觉得分类过程过于繁琐,为省麻烦也选择不进行垃圾分类,而其他村民又加以效仿,导致垃圾分类工作进展缓慢。

2.治理主体之间缺乏沟通

沟通不利是造成网络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农村环境卫生涉及范围广,因此需要多方主体的协作配合。目前C村在沟通方面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治理主体之间缺乏沟通,甚至不沟通。如C村将环卫清扫保洁工作以合同形式外包给永清公司和君鹏公司之后,就不再与其进行沟通;此前C村为发展旅游业拓宽马路却未与镇政府商量,只修缮了村内马路,属于镇政府管辖的马路仍然没有拓宽,这段路却是通往C村的必经之路,导致外面来旅游的车辆开不进去,白白浪费了资金和耕地。二是治理主体之间沟通不畅。传递信息所用工具落后,仅仅通过传统的开会、广播、任务栏和横幅等进行环境卫生保护工作的宣传,50%的村民仅通过亲朋交谈获取环境卫生治理信息;同时,缺乏沟通渠道,环卫工作大多是通过上传下达的形式进行,没有从下至上的反馈渠道,村民即使发现新问题,有自己的想法,也无法反馈上去;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不完全,信息公开不及时,关于环境卫生整治的内容不多,经费支出状况也不够详细,71.4%的村民认为自己无法全面了解环卫工作的信息。

3.环境卫生队伍不完善

农村环境卫生状况要想改善,一批专业化的环境卫生队伍必不可少。在现在的农村环境卫生治理过程中,环境卫生队伍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环境卫生管理人员专业化程度低。本人通过访谈金紫仙镇环境卫生管理所工作人员得知,镇级环境卫生管理所既要负责清扫工作,还要负责环境卫生监察执法工作、垃圾、粪便的收集清运工作、垃圾中转站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开展环卫社会化服务和监督考核工作等,管理所工作人员大部分不是环境卫生治理相关专业毕业的,缺乏环境卫生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第二,环卫工人积极性差。环卫工人的工作环境艰苦、工资酬劳少,社会地位认可度低,从事环卫工作的工人大多年纪大、受教育程度不高。第三,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如村民反映,C村垃圾桶投放数量不够,倒垃圾要走很长一段路;环卫工具落后,环卫公司给环卫工人配置的工具仅有手套,笤帚、簸箕、斗车等,清扫效率低。

4.村民参与度不够

农村环境卫生与村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良好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能为村民提供宜居的人居环境,反之,恶劣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使村民的幸福感大打折扣,然而在农村环境卫生治理中,却出现了村民参与度不够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主体意识。问卷结果显示,66.1%的村民认为环境卫生治理完全是政府的事,且只有23.8%的村民表示自己愿意参与到环境卫生治理中。村民和政府之间是管理者和服从者的角色,村民认为自己能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因而极少主动参与到环境卫生的治理中。二是环保意识淡薄。调查人群中86.3%的村民学历都在高中以下,文化程度不高,且C村除了外出务工的村民和外出读书的学生,留下的大多是从事农业劳作的村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他们普遍受教育程度低,不了解环境卫生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89.9%的村民很少接受环境卫生方面的知识宣传,因而村委会对于垃圾分类等知识的普及工作困难重重;同时C村刚脱贫摘帽不久,与环境卫生相比,村民更加关注C村经济发展,即使意识到环境卫生的不足,也选择得过且过。三是存在搭便车行为。C村对于环境卫生工作没有相应的强制机制和惩罚措施,全靠村民自觉,于是做与不做一个样,78.6%的村民在日常生活中不会自觉保护环境。不少村民认为参与到环境卫生治理中会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选择成为旁观者,其他村民纷纷效仿,形成恶性循环。

 

 

二、 AC村农村环境卫生治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农村环境卫生治理网络设计不完善

1.治理主体目标不一致

在治理过程中,各个主体之间没有达成一致的目标。对政府来说,环境卫生工作更像是完成任务,没有意识到提升村民幸福感才是环境卫生治理的最终目标;对企业来说,以盈利为目标,C村养殖业不愿意花钱对产生的动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破坏环境卫生,影响村庄整体风貌;对村委会来说,以应付检查为目标,面对检查时才大力搞好环境卫生,平时选择忽视;各方主体目标的不一致不利于最终目标的完成。

2.合作伙伴的选择存在问题

要想确保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网络设计之初就要选择好合适的合作伙伴,否则容易导致网络关系的崩溃。在对C村环境卫生的治理中,组织网络的目的就是对C村的环境卫生加以改善。C村的环境卫生治理问题主要由上级领导制定决策,由镇级环境卫生管理所进行执行,在治理中联合环保公司和村委会共同执行。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政府的主要合作伙伴是环保公司和村委会。实际情况是C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重要原因一个是养殖企业动物粪便随便排放,一个是村民随处乱扔垃圾,然而在治理过程中,却并没有让这两个主体积极参与,可以说没有选择好正确的合作伙伴,应该将养殖业和村民作为主要合作伙伴,纳入网络设计中。

 

(二)农村环境卫生治理主体间连接纽带薄弱

1.缺乏沟通渠道

C村环境卫生治理效果较差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沟通平台,各治理主体之间没有进行有效沟通。政府满足于查看汇报总结,对全局的把控不足;村民被动式服从,不关心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环卫公司只做好搬运工作,对投放、回收利用等其他环节不加以关注;村委会与村民互动不足。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数字化支撑薄弱。世界发展日新月异,大数据的时代已经到来,成功的网络离不开数字化支撑。镇政府的数据库只用于纵向沟通,关于环境卫生治理的相关信息无法与其他治理主体共享,导致治理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称。二是缺乏面对面沟通,面对面沟通能够增进治理主体之间的信任,但在C村的环境卫生治理过程中,很少进行面对面沟通,村民对其他治理主体缺乏信任,影响了沟通的有效性。

2.治理主体协同合作能力低

网络除了有效的沟通之外,还需要高水平的协调。环境卫生治理的全过程涉及多个主体,如C村的环境卫生治理由环境卫生管理所负责监督工作、村委会负责宣传工作、由环保公司负责道路清洁和垃圾回收工作等,如果上述不能做到彼此协调,出现推卸责任行为,必然影响环境卫生治理的效果。C村的环境卫生治理中也确实出现过镇政府没有把其他治理主体当成平等的合作伙伴,村民意见被忽视的情况,导致村民参与积极性下降。



↓点击下方附件,下载后阅读全文↓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会员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