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详情
行政管理-扬州市邗江区蒋王街道社会治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扬州市邗江区蒋王街道社会治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
本论文对邗江区蒋王街道社会治理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分析了研究背景和意义,介绍了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随后详细探讨了蒋王街道机构改革后的新机构职能情况和社会治理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包括街道治理主体职能不畅、公共服务供给不充分以及社会治理方式缺乏深入探索。接着对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包括机构改革力度不够、政府职能转变未彻底以及社会治理理念待改进。最后提出了深化机构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社会治理理念的对策建议。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可以为邗江区蒋王街道的社会治理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的顺利推进。
关键词:机构改革;社会治理;公共服务
目 录
一、绪论
新时代以来,社会治理已成为我国治国理政实践的重要概念,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在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号角下,我国近年来高度重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工作,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尤其是处于社会治理核心的基层社会治理。按照“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的国家制度设计要求,我国各项改革举措在基层得以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也愈加完善,社会发展大局总体稳定。但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不断变化的新形势让我国基层民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涌现出了诸多破坏基层社会稳定的不良因素,导致基层利益冲突不断、矛盾纠纷频发,我国基层社会治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难题和挑战,呈现出更为严峻而复杂的态势。为满足新时期下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以及当下民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需求,我国的基层社会治理仍需不断向前迈进,基层政府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刻不容缓。
近年来,我国政府机构改革总体上围绕社会建设、基层基础本源予以进行。2020年1月,江苏省正式启动了基层“三整合”改革,在全省明确推广经济发达镇“1+4”改革经验。同年4月江苏省委编办、省司法厅、省政务办印发了《赋予乡镇(街道)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指导目录》,将369项县级权限赋予乡镇(街道)。同年5月18日,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12个乡镇(街道)新的职能机构进行了全面挂牌,意味着邗江区乡'镇(街道)机构改革步入实质性运行阶段,蒋王街道“一办八局”机构也正式成立。笔者以此次机构改革亲历者的视角,第一时间对邗江区蒋王街道社会治理情况展开全面研究,深入分析该街道在社会治理方面遇到的困境,并探求能够破解这些困境,提升该街道社会治理效能的有效路径。
基层是广大民众休憩的家园,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和民生领域矛盾的汇集之地。作为社会治理的基石,基层社会治理效果的好坏是国家和谐安定的关键所在。纵观我国现有社会治理的研究,其研究体系尚不完全成熟,理论论述仍偏重,动态研究相对不足。而新时期下基层社会亦呈现出新的问题和矛盾,实现国家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可谓任重而道远。因此,对基层的社会治理展开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喻,且需结合当下实际进行动态化的全面考量。本文以刚刚进行过的2020年江苏省乡镇(街道)机构改革为背景,以实践调查为抓手,对扬州市邗江区蒋王街道社会治理展开适时研究,以期为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供给些许理论借鉴。
本文从扬州市邗江区蒋王街道社会治理实践入手,对其内在逻辑进行分析,在总结问题、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对策,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蒋王街道于2020年江苏省乡镇(街道)机构改革后,在社会治理上存在的问题及短板,更能为该街道自身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留下多维度的辅助参考。也由于我国不同地区基层社会治理所面临的问题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因此本文的研究成果亦对其它地区社会治理实践具备一定的借鉴价值,在社会治理问题上易激发地区间的对比思考,尤其是对那些即将进行类似机构改革的乡镇(街道),这同时表明本文研究的现实价值和实践意义。
通过知网搜索国外文献,梳理相关资料发现,在农村社会治理上,邻国日本的“造村运动”和韩国的“新村运动”,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成功探索,围绕它们的研究也较多;而西方国家在城市社区社会治理方面经过长期实践,其研究成果丰富,理论体系相对成熟。现将国外社会治理相关理论研究,作简要综述如下:最典型的范例是美国高度自治的社区治理模式。美国学者罗伯特?查斯金(1999)认为社区精英参与社区治理能够促进社区与政府合作。英国学者麦基伦、基姆(2000)将社区治理直接理解为是一种由多方主体参与的合作行为,除需居民加入外,还需集聚政府官员、商人、市民,以及在医疗卫生、人力资源、专业服务等领域与社区治理存在利益联系的多方群体的共同协作。美国学者巴塔查里亚(2004)指出所谓社区发展就是由社区成员以集体行为活动方式解决社区公共事务。美国公共行政学家埃莉诺?奥斯特罗姆(2000)在《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中用制度分析方法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公共事务管理问题可以由自发的合作治理实现。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学者对基层社会治理方面的研究焦点大都围绕在自治、法治、德治以及现代信息化等方面,而结合机构改革背景进行社会治理的研究极少。
从自治角度进行的研究。如赵晶飞(2015)以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背景,探析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从村民自治积极性、党的领导、农村教育文化事业、自治法律体系等方面的完善和改进来加强自治。王为东(2017)认为实现村民自治法治化,应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以及法治环境等多方位推进。张雷(2018)从体制机制角度对城乡社区居民协同自治进行了研究,并表示只有体制机制的完善,才能弥补政府公共服务的不足。赵普兵(2019)通过分析乡党间自发的协商议事规则、“乡政村治”中农村的自治困境以及“乡政村治”时期的协商治理,提出优化协商治理的路径,认为协商治理是农村自治转型之路。石磊(2020)以上海市宝林八村为例,在增能理论视角下对基层社区自治发展之路进行研究,并认为社区自治的关键在于自治能力的培育。
第二,从德治角度进行的研究。如邹海霞(2016)在阐述社会治理中德治建构必要性的基础之上,指出基层官德和官责是基层德治建构中的政治基础,而社会基础是基层民觉和民意建设,法理基础是基层乡规民约的整合功能,思想基础是基层社会家风祖训的教育功能。邱晓明、孙玉娟(2017)提出发挥乡规民约德治功能应从正确认识乡规民约的角色定位,吸纳优秀传统文化,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等方面着手。乔惠波(2018)通过对德治与自治、法治的关系分析,以及德治在乡村治理体系中的作用分析,提出发展当代德治,需汲取传统乡村文化中的德治资源,再进行现代化地整合、改造。李华(2019)采用案例分析的形式,对城乡社区的德治实践、信用体系作用进行了研究,并认为在社区治理中,将德治与自治、法治相融合,是管制制度、规范制度和认知制度框架下的理论创新。
让“镇街强身、机构瘦身、一线健身”是此次江苏省乡镇(街道)机构改革的出
发点,试以机构的优化增强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按照省委改革的安排和部署,蒋王街道通过挂牌、合并等方式重构街道组织架构,整合街道人员资源和区设在街道的站所、分局执法队伍,对职能相似、业务重叠的部门进行全面调整,由原来的38个职能机构撤并为现在的“一办八局”,精简幅度高达76%。且新的局、办不另设内部科室,街道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全部一体化使用,实行AB岗管理、扁平化运行,旨在缩短街道的行政流程,节约行政成本。
(二)邗江区蒋王街道社会治理现状
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线上”与“线下”、“地块”与“产业”相结合的方式,街道积极推进招商洽谈对接,以商招商、以企引企,着力招引重大项目签约落户。十三五”期间已累计完成市级新开工重大项目9个,区级新开工重大项目14个;市级新竣工重大项目7个,区级新竣工重大项目6个;市级新达效重大项目7个,区级新达效重大项目5个。为更好地做好企业服务,街道强化了为民服务中心窗口、小微企业服务中心服务小微企业功能,为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社会化服务,同时通过市、区组织的双高双精、招才引智等活动,为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牵线搭桥,引进高层次人才,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痛点、难点,并不断落实培育重点企业扶持创新发展政策,加强重点服务业企业的培育力度和财政资金保障。
积极创建“平安建设清单”,近年来,街道通过实施“云知盗”视频防范工程,强化监控在违法犯罪上的震慑作用,使监控安装处发生的违法犯罪案件同以往相比下降了17.1%。与此同时,不断强化与公安、城管等基层执法部门的联勤联动,形成与矛盾化解、市容协管、治安联防等基层队伍力量协同工作的模式。在新冠疫情防控上实现全面联动,全天候常态化防控,利用“1+N”、网格化和大数据推送,每天对所在辖区高中风险地区人员进行拉网式排查,守好防疫安全门。在社区矫正工作上,街道聚力打造“精细管理、精准矫治、精心帮扶”的社区矫正新样板,在矫正对象较多的社区建立教育帮扶工作站,实质性开展法律培训、道德教育、心理咨询、困难帮扶等工作,不断夯实安全稳定防线;积极化解“信访矛盾清单”。
一是在困难帮扶上,街道有效落实了富民増收措施,“十三五”期间共推进被征地农民进保近1800人,建档立卡16户低收入农户全部实现脱贫。“五保”、低保、残疾人等专项补助活动有序开展,临时救助工作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力度逐渐加大,仅2021年共救助683人次,发放慈善救助金20.3万元、临时救助金23.36万元;二是在儿童福利工作上,街道内所有符合要求的困境儿童已全部录入全国儿童福利系统,并配有专职儿童督导员1名,村(居)儿童主任7名,帮助这些困难儿童及时申领生活补贴及助学资金;三是在关爱老人工作上,注重社会化养老服务,对街道高龄老人和困难老人先进行服务评估,再依据老年人的不同需求提供市场化的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此外对特困老年人住宅全部进行免费地适老化改造。
(1)审批服务一窗口建设:按照“能进则进”的原则,积极与各驻街单位主动对
接,已实现公安、工商等部门进驻街道为民服务中心窗口大厅,大厅内除设置综合服务窗口5个、司法窗口1个、代办窗口1个外,还布置了自助服务区,设有交通违法自助罚缴机、政务服务一体机、人社E站自助终端和社保制卡机等线下服务设备,拓宽了线下服务功能。(2)综合执法一队伍建设:原城管中队、安监站、物管科按规定全部划入综合行政执法局,该局按照“巡查全覆盖、队伍全能化、监管全天候、检查双随机、执法全记录”和“721工作法”的要求,依据区政府制定的赋权清单和行政执法事项清单,代表街道在区域内开展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实行“一支队伍管执法”。综合执法的跨层级改革,打破了部门闭环管理的现行体制;(3)基层治理一网格建设:街道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人性化服务”为抓手,立足基层网格“一体化”的融合共建,打造综合网格48个、专属网格6个,成立了“一格一长多员”的网格队伍。同时规定街道、村(社区)干部全部融入网格队伍,建立网格责任落实机制,制定“日走访、周分析、月汇总”的网格员巡查走访制度,促进治理重心和治理力量下沉,并尝试推行“三官一师”进网格,增添普法、咨询、调解、诉讼代理等网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