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使用题易搜网站

题易搜

论文详情

园艺-雨洪管理视角下的三生共融农业园规划设计实践

发布文件:2025-02-19 19 次 60金币


雨洪管理视角下的三生共融农业园规划设计实践


   

  

  随着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深入,农业多功能、多元化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特征之一。本研究为解决前期观光农业园建设中所出现的生态破坏、要素同质化严重、旅游文化内涵贫瘠等诸多问题,以上派镇前进村农业园为规划调研对象,对项目基地开展了现状分析与生态评估,针对现状问题提出以“三生共融”为基础,基于雨洪管理技术的设计策略与方法,主要以庐剧文化、田园微品等作为造血机制引入生态观光农业园区建设中,将生态雨洪策略和三生融合的设计方法综合运用在具体案例中,用现代生态技术注入乡村空间核心,以景观设计方式实现三生共融,以人文魅力引导游人参与乡土景观建设,强化地域特色,促进乡村农业园区的特色化建设,提升场地的生态效益、景观经济效益以及人文社会效益。


关键词:雨洪管理;三生共融;农业园;规划设计;田园综合体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nd the deepening of new rural construction, the multi-functional and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has become on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solve many problems such as ecological destruction, serious homogenization of elements, and poor tourism cultural connotation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ourist agricultural park, this study took Qianjin Village of the above Pai Town as the planning research object, carried o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and ecological assessment of the project base, and proposed the design strategy and method based on "three life integration" and stormwater management technology to solve the current problems. Lushu opera culture and rural micro products are mainly introduced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tourism agricultural parks as blood-forming mechanisms, ecological rainflood strategy and the design method of integration of three life are comprehensively applied in specific cases, modern ecological technology is injected into the core of rural space, landscape design is used to achieve integration of three life, and cultural charm is used to guide visitors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local landscape and strengthen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Promote the characteristic construction of rural agricultural parks, and enhance the ecological benefits, landscape economic benefits and humanistic and social benefits of the sites

 

Key wordsstormwater management; Three lives of communion; Agricultural park; Planning and design; Pastoral complex

 

 



   

在全球气候变化、城市化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生态观光农业园作为连接城市与乡村的桥梁,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然而,随着其快速发展,一系列问题也逐渐显现。当前,国内许多生态观光农业园在规划与设计过程中,面临着生态资源过度开发、外来植物不适应本地环境、排水系统设置不合理以及建成后维护管理无序等普遍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农业园的可持续发展,还可能导致生态破坏和资源浪费。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引入“雨洪管理”和“三生共融”两个核心概念。雨洪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手段,能够在保证农业园水资源供给的同时,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保护生态环境。“三生共融”理念强调生态、生产、生活三者之间的协同共进,旨在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在农业园区规划设计中,将三生共融作为核心指导思想,有助于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通过优化农业园区内的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本研究以雨洪管理为视角,探讨三生共融农业园的规划设计实践。旨在通过分析雨洪管理在农业园区中的应用,以及三生共融理念在规划设计中的具体体现,为构建可持续、高效的农业园区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研究内容包括雨洪管理技术在农业园区的应用模式、三生共融理念在农业园区规划设计中的实践策略等。研究方法上,将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实地调研等多种方法,以期全面、深入地揭示雨洪管理与三生共融在农业园区规划设计中的内在联系与实践价值。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一方面,能够为农业园区的规划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农业生产的绿色转型;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雨洪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本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农业园区的规划设计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章  农业园区基本情况

1.1  区位解读  

上派镇前进村,是全县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共规划面积为600亩。如图1所示,前进村毗邻高速,临近国道,是近郊乡村,打造现代化产业农庄。前进村靠近市中心和巢湖,道路交通便利,在位置上占据着优势。前进村位于城郊边缘位置,距离主城区市中心约10公里,距离巢湖约8公里。前进村东部紧靠京台高速公路,西北方紧靠金寨南路,西侧紧靠合铜公路,对外交通比较便捷。

 

1 基地周边场地分析

如图2所示,上派镇前进村规划面积为600亩,周边地点分别有贺家坝、岗小郢、西流村、油坊村、孙小郢、莫岗村等,基地内都是温室大棚,道路和绿化环境杂乱,需要提升改善。

 

2园区范围规模  

1.2  市场分析

上派镇是中国中部地区最大的苗木花卉种植基地和销售基地,有“中国苗木花卉之乡”称号。内部有派河、潭冲河等穿镇而过,荣获“森林城镇”等称号。如图3所示,上派镇拥有三岗慢生活、祥源花世界、古梗公园等特色景点,同时可与周边老母鸡家园、祥源花世界、滨湖新区、紫蓬山森林公园等景点串点连线,生态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十分丰富。

 

3 景观资源分析

2022年上派镇总人口合计17.1万人,男性8.6万人,女性8.5万人,儿童2.86万人,老人1.3万人,家庭户户数5.75万户。除了当地居民,还有外来务工人员和游客等。大量的人群对蔬菜瓜果的需求非常旺盛,上派镇产业农庄的建设可以为当地居民以及外来人员提供充足的粮食储备,形成良好的市场秩序。

农庄蔬果的销售对渠道主要有四种,一是直接卖给当地居民和游客,二是销售给当地社区,三是销售给农贸市场、超市和餐饮店,四是农庄蔬果对外销售。

1.3  道路交通

如图4所示,道路网较完善,交通便捷,道路分级有待提高。整体交通较为便捷,但道路分级不够清晰完整,道路表面比较破碎,等级也不够分明。在道路两侧绿化短缺,垃圾堆积严重。

一级道路是基地内部通向外部的主要道路,大部分为水泥路面,平均宽度为6米。二级道路是基地内部道路,平均路面宽度为2-3米。三级道路主要是连接温棚等生产活动空间的内部小道,部分存在断头路情况,道路系统缺乏梳理。

 

4 园区道路布局

1.4  产业

如图5所示,上派镇的蔬菜瓜果种植产业十分庞大,规划范围内原有叶菜类种有小白菜、韭菜、杭椒等,瓜果类有西瓜、黄瓜、小甜瓜和草莓等。未来,农庄将计划北侧种植瓜果类,南侧种植叶菜类,逐步建立现代化产业农庄。

瓜果类:西瓜、甜瓜、小西红柿、草莓(六月之前);黄瓜(3-8月)。叶菜类:小青菜(3-10月)荠菜、杭椒(10-3月);西兰花、小白菜(9-10月);韭菜(全年供应)。

 

5 园区产业分布   

1.5  基础设施

如图6所示,前进村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周边主要基础设施有党群服务中心、卫生室、供电设施、垃圾收集点、污水管道、小超市、公共卫生间等。

 

6 村庄基础设施布局

1.6  政府、经济合作社与企业三方合作

前进村的产业农庄创建主体为上派镇人民政府,经营主体为上派镇前进村经济合作社(村集体)与前进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私有),就是要在政府的主导下,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民和企业的积极性,使企业与农业、农村、农民实现有机融合,促进和发展生产力,进而开创乡村振兴的新局面,政府、经济合作社与企业的三方合作有利于产业农庄的发展与壮大。

 

7 前进村产业合作模式

 

2章  功能定位与思路目标

2.1  规划思考

原始的生态农庄多种植经济作物,以经济利益作为首要目标,且与周围联系不紧密,具有自身的独立性。但也兼具多种功能,属于典型的自产自销的运营模式。

乡村振兴视角下的生态农庄践行“生态振兴、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产业融合”的规划目标。在生态振兴的方针引领下,生态农庄的规划建设要因地制宜,在对待土地资源的利用上,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使农庄在更大的地域范围、更丰富的田园空间内,通过更多元要素的融合实现多功能空间的复合性、建设投入的集约性以及融合效益的放大性。

生态宜居主要针对应用的是客源市场。在规划设计前,充分调查游客的社会属性和游客的社会行为,发展政府—企业—媒体三者相结合产品运营模式,在创收经济效益的同时,保证它的生态宜居性。

产业兴旺所要建设的范围是一产、二产和三产。要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发挥产业的内部优势,优势高量产业聚集发展,产业之间要统筹协调。坚持以特色叶菜类为产业基础,建立引种驯化基地,研究新型高效品种,促进产业高速发展。

产业融合需要从整体规划的整体出发,包括农作物种植规划,品牌的开发与产品的销售,以及休闲农业的开发与建设等环节。在其中的各个环节,均引入物联网技术,提高运行效率。

 

8 理想愿景规划思考

2.2  规划设计策略

此生态农庄的规划设计主题是“蔬果新棚,三生寻道”。以蔬菜瓜果为主导产业,引入新产业、新模式、新技术,在环境处理上利用雨洪管理的理念,在整体的规划设计中,以产业、生态、文化为规划设计的主要关键词,将高效农业与生态观光相结合,以蔬果有机种植为基础,引入物联网、租赁式田园、观光火车、立体种养鱼塘等“三生”造血机制,致力于打造集低碳旅游、科普教育、研发创新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产业型生态农庄。

2.3  主题模式构想

基于雨洪管理技术,在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融理念的指导下,打造以田园新棚、绿禾清潭、觅井溯源三大主题为特色的前进生态观光农业旅游模式。

内容主要围绕农业生产服务、农业展销流通、农耕教育拓展、农事体验参与、农旅创意品牌五个业态构想出与生态、生产、生活相关的各业种。(表1


↓点击下方附件,下载后阅读全文↓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会员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