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详情
行政管理-农村环境治理的对策研究--以M市政府为例
农村环境治理的对策研究--以M市政府为例
乡村的干净、美丽是广大农民的期盼,但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其生态环境的管理却往往被忽略。目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损害。水污染、土地污染、空气污染等污染,不仅使人民的生活受到严重的影响,而且还会对粮食生产、品质产生直接的影响。在我国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着潜在的风险。二十大报告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上升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之一,再次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总基调是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农村环境的整治,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三农”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虽然我国已经有了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雏形,但在整体环境治理的分散化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如何搞好乡村生态环境,构建和谐文明新农村,更是一项艰难工作。
本论文以H省M市为研究个案,运用文献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依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可持续发展等理论,分析了M市政府在农村环境治理方面存在的政府监管体系不完善、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农村环境保护缺乏人才以及农村环保观念落后等问题。本论文从政府角度出发提出了健全农村环境监管体系机制、加强对农村环保的教育宣传、壮大农村环境保护人才队伍和提高农村环保思想观念的具体一系列措施。
【关键词】地方政府 环境治理 农村生态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往往伴随着日趋现代化的现象,而在现代化背后,往往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因素——生态。与乡村现代化相伴而来的是城市“上山下乡”、垃圾围村等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由此引发的环境矛盾冲突以年均29%的速度递增。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当前,由于乡村环境治理主体之间的协作不足,使得乡村环境治理面临着不能形成优势互补的困境。对于农村环境的治理,无论是国内和国外都采取了针对性的举措,既有效果好的方面,也有不如人意的方面。但总的来说,社会经济发展与良好的生态环境密不可分,如何积极提升美丽乡村环境质量,改善居民日常生活是一大难题。
(一)M市概况
M市地处中国东北地区,多地乡镇居多。目前M市农村环境状况不容乐观,生活垃圾收运不及时、随意倾倒、露天焚烧、简易填埋;生活污水排放不及时造成水污染严重;各户烟囱的排放、秸秆的焚烧造成大气污染严重……这些现象给M市农村环境治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针对目前M市农村环境,M市政府以“六清一修一改一建”为重点,对农村积存的垃圾、柴垛、残垣断壁、村内沟塘、农户庭院、畜禽粪便等进行了整治,并对篱笆进行了整治。
(二)M市政府环境治理现状分析
目在补短板方面,M市坚持以规划为导向,引导有条件的乡镇率先实施实用村落规划,并注重加强抵边村、特色民族村建设,更好展现风貌、留住记忆、唤起乡愁;加快“农村四好路”、农村供水、农村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城区8个乡镇垃圾转运站新建项目,坚持当前与长远相结合,因地制宜抓好农村改厕,坚决确保完成省定改厕任务,积极推广“污水处理厂+管网”的北方寒地改厕模式。到目前为止,全市对老城区进行了542.39万平方米的改造,惠及了73200户居民,新增绿地154万平方米,改造提升公园12个。
在强整治方面,M市以承办旅发大会为契机,全面推进新时期的爱国卫生运动,全面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和提高五年计划,实现了农村绿化覆盖率18%,实现省级“清洁村庄”达标率95%以上,高标准建设20个环境整治示范乡、100个以上环境整治示范村。据统计,M市目前各地累计出动人员13万人次,出动车辆5.9万车次,清理农村积存垃圾10.4万吨,清理柴草垛9881处,清理残垣断壁2602处,清理村内沟塘8287平方千米,清除了1.8万吨的农业生产废弃物,包括畜禽粪便和其他,共清扫院落14万户,发放16万多份宣传材料,张贴1.2万多条宣传标语,取得了较不错的成效。
(一)政府监管体系不完善
M市政府通过对农村环境进行治理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不难看出,政府无论是在行政执行力还是行政监管力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M市政府通过制定一些制度安排来对县乡、镇等地区进行环境管控,但实际执行时间却往往比制定时间长,行政执行力的不足以及行政效率的低下间接导致更多环境的污染以及政策落实不到位,不能实现政策实施一体化。
其次,随着天气转暖,冰雪融化,秸秆露天焚烧问题在农村成为了普遍现象。尽管M市政府及时出台了相关政策,但政府行政监管的不到位,使每年都不可避免出现大火烧山的情形,这不仅使人们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还会引起个人、社会财产的严重损失。
(二)政府宣传教育力度不够
M市政府制定的规章制度往往在农村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在面向基层宣传存在相对薄弱的环节,宣传不及时导致群众接收信息滞后甚至接受不到信息,这对政府在农村环境的治理存在极大的困难。政府应及时有效地进行大规模宣传,如何使得每一个群众及时接收到正确的信息和政策是至关重要的。
宣传教育的单一化也使M市政府陷入了困境,面对新出台的政策,身处大环境下的市中心往往第一时间接收到讯息,并广泛积极地传播。但距离较远的乡镇地区仍然靠着单一的宣传方式尝试接受信息。贴告示、挂标语、电视广播传播、通过村委会、村主任等各层级散播,这些宣传方式显然比较单一化,而且口头传播的信息更容易失真,所以M市政府在开展农村宣传教育方面应该要更多元化。
(三)农村环境保护缺乏人才
M市人才流失现象十分严重,面对着农村人口老龄化不断增长的现象,许多青年人才又难以留住,这无疑对于农村环境保护雪上加霜。
↓点击下方附件,下载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