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详情
法学-大数据背景下个人隐私权保护分析
大数据背景下个人隐私权保护分析
摘 要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广泛应用而逐渐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与便利,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可以更加智能化地分析人们的使用需求与喜好,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来说有着极大的帮助。但是同时,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广泛使用也对公民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产生了极大的威胁,大数据时代下,各种不法分子、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获取、泄露、出售、倒卖公民的个人隐私信息,对公民的个人隐私造成了极大的侵害。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对大数据时代下个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问题开展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在本次研究之中,笔者首先对大数据时代下个人隐私权的不法侵害类型进行了分析,之后对当前个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总结,最后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 大数据;隐私保护;法律保护
目 录
一、 引言
随着近些年来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进入到了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也都时刻处于网络大数据平台的监管之下,大数据分析技术作为重要的技术手段,一方面可以丰富、便利我们的日常工作与学习生活,另一方面,该技术也会在帮助我们的同时,收集和分析出公民的大量个人数据信息,例如:网络大数据可以通过互联网收集到公民的网络使用记录和购买记录等网络隐私、同时也能收集到有关手机号码和信用卡号码等账户隐私,这就使得公民的正常家庭生活与工作通信等个人信息潜藏着各种被泄露的风险。据相关报道统计,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各种隐私泄露案件的数量与日俱增,因此,为了消除大数据时代个人数据持续泄露的现象,有必要对当前我国在大数据时代下的个人数据保护存在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针对当前的大数据时代下的个人数据因素保护问题提出应对策略,以加快完善个人数据隐私的法律体系建设,以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体系内容有力地保护公民的个人隐私权。
在当前社会时代下,大数据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然而当前我国所实施的有关隐私保护法律法规存在一定的滞后,隐私保护有关规定所保护的个人隐私与当前大数据时代下的个人隐私内容存在一定的差距,大数据隐私的法律保护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不能为公民提供有效的法律保护。此外,当前我国所实施的隐私保护有关法律规定当中由于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权的定义不明确,因此对公民的隐私保护并不全面。而在本次研究之中对大数据时代下的公民隐私权保护的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加强当前对大数据时代隐私权定义内涵的研究体系,也有利于加强对大数据时代公民隐私权立法的研究。另外从实际意义方面来看,本次研究也有利于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公民隐私保护法律规定的实际应用,进一步促进公民对于个人隐私权力的认识发展,确保个人隐私不会出现泄露或恶意买卖,也有利于促进当前公民对于个人隐私权法律保护意识的增强。
二、 大数据及个人隐私权概念界定
(一)大数据定义
首先是有关大数据的定义:数据指的是代表人、事、物、时、地、空的一系列符号特征,其包含了在人类生活中可以收集到的方方面面的内容。大数据则指的是规模巨大、种类丰富、形式多样的海量数据,它随着云计算、云存储、网络智能等一系列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而产生[1]。这些海量的数据通过非结构化的形式存在,并蕴含着强大的财产价值。而近些年来,计算机的普遍应用和互联网通信技术的日益发达,使得各种网络平台越来越普及,人们进入了信息大爆炸时代,此时所提出的大数据指的就是大量的网络数据资源。这些海量的互联网数据可以被商家、政府等进行收集分析,并结合智能分析技术等将其转化为具有商业价值的个人信息。
(二)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权概念界定
个人隐私指的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公民的个人隐私受到法律的保护,即隐私权[2]。
对于公民的隐私权的具体内容而言,公民所具有的隐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应用,使得公民所享有的隐私内容也进一步丰富了起来,因此在隐私权所要保护的公民隐私当中不仅包含了对公民人格尊严信息隐私的保护,同时也包含了公民越来越多的财产内容、形式的保护工作。具体来说,既要保证公民在当前的社会生活之中无论是现实生活之中的个人人格尊严、现实财产还是在网络虚拟空间内的具有一定价值的虚拟财富、人格尊严等内容不会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也要妥善保证公民在现实生活以及网络虚拟空间当中的个人隐私。
三、 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侵权现状
(一)非法收集个人隐私
首先,大数据时代下个人隐私权侵权的类型最常见的是非法收集个人隐私信息。详细来说,非法收集个人隐私信息是指其他企业、其他个人或相关部门在未受到公民个人允许的情况下,对公民的一些个人隐私信息进行收集的违法活动,这是当前大数据时代下侵犯公民隐私的常见手段,一般其他企业、其他个人或相关组织部门在非法收集公民个人隐私数据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式:
一是通过各种软件、网站的非法收集。从当前各种网站、APP的使用情况来看,目前众多软件开发商推出的各种各样的的生活学习APP被广泛使用。根据我国政府要求,很多APP在使用之前必须要进行实名制验证,国家相关部门会授权这些APP拥有查看、收集、绑定用户个人隐私信息的权力,但是当前却还存在着很多APP却并未取得国家相关部门的授权,却私自要求用户在使用注册时必须要填写个人隐私信息才能使用APP功能,另外还必须同意所谓的服务情况说明、授权说明等,非法收集公民用户的个人隐私以便进行倒卖等[3]。
二是很多企业、APP等会通过跟踪用户的上网记录来进一步收集公民的一些各类网站的浏览信息,而且很多网络服务提供者、网站管理员甚至计算机制造商都可以通过这一途径非法收集公民的个人网站浏览记录。他们经常利用自己工作权限的便利,在维护网站、修复系统时对网站、浏览器的历史记录、个人信息等进行进一步识别和收集,而且在收集之后还会使用大数据技术对用户的这些浏览记录等进行喜好度分析,将数据分析结果违法出售给其他企业等[4]。
三是通过侵入他人电脑进行非法收集活动。在当前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背景下,许多企业或个人对于网络的应用程度比较高,但是很多使用者由于技术不到位等各种因素,其自身的电脑安全、系统安全防护工作不到位,这就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趁之机,许多黑客往往会通过网站的安全漏洞,进入到个人的计算机系统中,非法窃取公民的账户、密码、图像、视频、商业秘密等各种个人隐私[5]。
(二)非法交易及泄露
其次,大数据时代下的个人隐私侵权的另一种类是非法交易及信息泄露。这种侵权行为指的是企业、组织等在未经明确允许或授权将其所掌握的个人隐私披露出去或允许他人透露出去。
在公民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当中,大多数泄露事件都是在企业保护工作不到位、系统安全性不高等原因所造成的意外泄露事件,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也有可能是企业恶意的造成信息泄露,通过修改系统权限、降低系统安全性等操作故意泄露用户的个人信息,甚至部分企业还会故意贩卖个人信息,以此来谋求不法收入。无论是故意泄露还是过失泄露,当前很多企业、商家等都会因各种原因导致用户个人信息泄露,使得用户的个人隐私受到了不法侵害[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