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详情
汉语言文学-从《傲慢与偏见》看女性的生存困境
从《傲慢与偏见》看女性的生存困境
摘 要:简·奥斯汀是英国著名小说家,以女性小说著称,代表作《傲慢与偏见》揭露了十九世纪英国乡村的男权社会中女性的生存困境和受限制的现实,同时反映了女性意识的局限性。通过小说的背景、作者经历、人物性格和婚姻情节等角度,探讨了女性在当时社会下所面临的挑战,揭示了男权制度对女性的限制和困扰,进而引发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思考。
关键词:生存困境;女性意识;婚姻;经济
Women's Existential Dilemmas from Pride and Prejudice
Abstract:Jane Austen is a famous British novelist, known for her women's novels, and her masterpiece Pride and Prejudice exposes the reality of women's existential plight and restrictions in the patriarchal society of the nineteenth-century English countryside, while reflecting the limitations of women's consciousness. Through the background of the novel, the author's experience, the characters' personalities and the marriage plot, the novel explores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women in the society at that time, reveals the restrictions and disturbances imposed by the patriarchal system on women, and then triggers profound thinking about the real society.
Keywords:Existential Dilemma; Female Consciousness; Marriage; Economy
简·奥斯汀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伟大的小说家,先后发表了6部长篇小说,1811年出版的《理智与情感》是她的处女作,随后又接连发表了《傲慢与偏见》《曼斯菲尔德花园》《爱玛》《诺桑觉寺》《劝导》,在《傲慢与偏见》中作者以英国南部的一个乡村家庭为背景,通过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对女性的限制,以及四个女儿的婚姻,所体现出的女性意识,表现出了当时英国社会女性的生存困境。在作者生活的时代,女性被剥夺了自由选择和接受知识的权利,除了嫁人,女性没有获得收入保障个人生活的权利,她们的生活只能依赖男性,作者通过这些生活中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深入剖析了当时女性在社会,经济,婚姻家庭等方面女性的生存困境,以及作品中女性意识的体现及其局限性。
一、从《傲慢与偏见》看女性的经济困境
(一)女性的财产和继承权
在简·奥斯汀所处时代的英国,由于社会长期的战争和殖民侵略活动,女性的出生和存活率远远高于男性,也就导致了女性的价值比之前更低。在这本书的第一章,贝内特太太敦促贝内特先生尽快去拜访宾利先生,这位年收入有4000英镑的单身汉,因为她们有五个需要出嫁的女儿,不管看上哪一个,对有五个待嫁女儿的家庭来说都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因为贝内特家的五个女儿没有财产的继承权,在他们的父亲贝内特先生去世后,他们可能随时会被赶出家门,为了避免这种状况的发生,保证她们以后的生活,她们能做的只有找一个有钱的单身汉来保证以后的生活条件。
《傲慢与偏见》卷首第一章有这样一段话:“凡是有财产的单身汉,必定需要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同样反过来也可以理解为没有丰厚财产的单身女性,就必定要找到一位有丰厚财产的丈夫。像这样有丰厚财产的单身男子不管到哪,都会立马吸引到当地还有未出嫁女儿的家庭,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嫁给有钱人,这样不仅获得了地位,对于没有继承权的女性来说,在她们的父亲去世后经济方面也有了保障。在《傲慢与偏见》中,贝内特的遗产不能由五个女儿继承,因为英国的土地继承法规定,贝内特家的地产,是受到限定的,由于贝内特家没有男孩,遗产只能由远房亲戚柯林斯继承,他是贝内特先生遗产的法定继承人,当时的英国法律规定妇女无权继承财产,如果家里没有儿子,财产将由家里其他旁系男性亲属继承。
(二)女性的职业和收入
在19世纪的英国,男性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女性在各个方面受到限制,女性很少有机会接受好的教育,即便是接受教育也是为了更好地嫁人,学习一些女性应该掌握的技能,例如钢琴、舞蹈、厨艺以符合社会所期待的淑女形象。而且由于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方式变革,她们在传统的生产活动中也渐渐被排挤,更多的是回归家庭内部,处理一些家庭事务,同时男性也认为让女性出去工作是一件丢脸的事,使得女性很少有机会去寻找工作,来养活自己,也就了形成一种“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
我们所知道的19世纪英国女性的职业也不外乎家庭教师、护士、女佣,但是地位都非常低,所能获得的报酬也非常少。以家庭教师来说在当时并不是一个好的工作,在主人家里,她的身份虽然高于仆人,却没有与其他家庭成员平起平坐的地位,因为在东家眼里,她只不过是花钱请来的雇员,所以家庭教师在主人家里处境尴尬,落落寡合,还时时“是主人嘲笑和仆人挖苦的对象”。
同时期也有一些中产阶级女性靠写作维持生活,比如当时著名的女性作家夏洛特.勃朗特三姐妹和《傲慢与偏见》的作者简·奥斯汀都通过写作获取报酬,但这只是极少部分。
在以男权为主的社会,女性依靠自己谋生是非常困难的。
《傲慢与偏见》中所出现的女性形象,都是“家庭中的天使”,和还未出嫁的女儿们。她们没有经济来源和收入,未出嫁的时候依靠父亲,出嫁了依附于丈夫,她们只能通过婚姻获得后半生的生活保障,事实上,她们的脑海里也并不存在经济独立的意识,因为她们从内心里也认为需要嫁一个有钱的丈夫,而不是找到自己谋生的职业,这种情况在当时社会是很普遍的,已经成为了整个社会约定俗成的。
(三)经济对女性婚姻的影响
在《傲慢与偏见》中,金钱处在尤其重要的位置,婚姻更是和经济状况直接相联系,在整个的恋爱和婚姻中,女性没有可以自主选择的权利,尤其是中下层家庭的女性,在上层贵族的眼里他们的婚姻要以整个家族的利益为重,而一个家族会考虑到财富,出身,门第,社会地位等一系列的考虑,但是这些考虑中不会有爱情。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女性就像商品一样在婚恋市场早已暗中标好了价格,男性则是持币购买者,婚姻是一场以金钱为目的的交易。同样,有钱的女性也会有更多选择的机会,因为她们有丰厚的嫁妆。例如彬格莱小姐和达西小姐,两个人都有丰富的经济收入,在婚姻市场中选择的权利也更多。
在简·奥斯汀的另一部作品《爱玛》中,主人公爱玛作为父亲的继承人,没有经济压力,所以婚姻对她来说并不是必需的,反观《傲慢与偏见》中贝内特一家的女儿们,她们没有财产继承,可以继承的只有母亲的嫁妆,还要分给5个姐妹。
在小说《傲慢与偏见》中,乡村聚集了以贝内特为代表的士绅阶层,以威廉·卢卡斯爵士为代表的新贵阶层,以及来自工业城市的世袭贵族,如达西和彬格莱。贵族们来到农村,不仅是为了舒适的环境和丰富的劳动力,也是为了获得丰厚的资产。在那里发家的士绅阶层也获得了相对较高的社会地位,这使他们在结婚时具有一定的优势。为了减轻经济负担,大多数人把继承了大笔财产的女性视为理想的结婚对象。例如,班纳特先生娶班纳特太太,不仅是因为她美丽,也是因为四千英镑的嫁妆。因此,在英国,追求财富是婚姻成功的关键。经济状况限制了妇女的婚姻。
当代妇女在家庭中的经济角色的形象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女性在家庭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从20世纪50年代的20%上升到90年代初的40%。1998年,城市妻子的年收入是丈夫年收入的75%到78%。相对经济独立,妇女赢得了不同程度的家庭经济控制权和家庭事务管理权。根据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一项关于中国社会妇女地位的调查,大约一半的中国家庭由夫妻共同做财务决定。妻子参与家庭投资或还款决策和买房或建房决策的比例分别为60.7%和70.7%。比10年前分别高出10.2和15.1个百分点。这表明女性有更多的权力参与重要的家庭和个人决策。
(一)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
简·奥斯汀所处的时代,整个英国社会仍然是一个高度重视等级和出身的社会,这种等级反映在当时的社会地位上。尽管当时受工业革命的影响和新思潮的冲击,但是等级观念对整个社会的影响也不是一时可以撼动的。十九世纪的英国社会还是以男权为主的社会,女性更多的是扮演着“家庭天使”的角色,她们在家里打理内务,收拾院子,为丈夫熨烫衬衫,使丈夫可以安心地在外工作,虽然这时的英国已经完成了一系列的革命,但是女性仍然是作为男性的附属品而生存。在19世纪以前,英国的日常生产活动并未男女分离,妻子和丈夫一样需要为了共同的家庭工作,承担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工作,也正因为如此,当时的女性有付出一定的劳动,所以还是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进入19世纪后,英国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产阶级女性逐渐从社会生产中脱离,回归家庭生活,在当时,几乎没有什么女性出来工作,她们的任务几乎就是照顾孩子,管理家务,为在外奔波一天的丈夫提供一个温暖的港湾,男孩子和女孩子从一出生就以不同的方式被教育,男孩被教会更多的是经商的能力,生存的本领,而女孩更多的是一些才艺和一些治理家务的本领,为了她们以后能更好地成为一个家庭的女主人,因为女性不被允许外出工作。由此可以看出,在奥斯汀时代的英国社会女性的依附性,她们没有社会地位,也很难在社会上独立生存。
在《傲慢与偏见》中,女性的社会地位很低。即使是有钱的妻子和年轻的女士也只扮演家庭主妇的角色。男尊女卑的现象在社会上非常严重。家里有六位女士,没有男人,所以班尼特家的财产只能由班尼特先生的侄子继承。结果,六位巴内斯小姐的嫁妆只能从她们母亲的嫁妆中分出来。微薄的嫁妆往往迫使年轻的女士们选择像夏洛特一样的道路,通过婚姻为自己未来的衣食做计划,自然地把婚姻视为一种金钱优先的交易。这是社会地位对女性的压迫。
而在现代中国社会,经过几十年的思想解放,妇女逐渐走向社会和世界,对家庭和社会经济做出越来越多的贡献。女性承担了男性的一些传统职责,同时,女性不再需要做家务。男女平等和家庭民主的思想渗透到每个家庭。男人和女人都分担家务和义务,以及家庭的实权。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在传统旧观念的残留影响下,男性在家务劳动方面仍然具有明显的优势。积极的努力仍然没有得到平等的对待,妇女仍然从属于家庭地位。
↓点击下方附件,下载后阅读全文↓ 本文共计992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