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详情
教育学-美术活动中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以A区幼儿园为例
美术活动中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以A区幼儿园为例
本文使用问卷法和观察法,分析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幼儿审美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现状主要有受调查的幼儿教师现状;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各阶段的现状;其他影响幼儿审美能力发展因素。原因分析主要有幼儿教师缺乏相关的知识素养;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过程问题;客观条件制约等。在此基础上,对幼儿园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进行了初步探讨。一是教师美育的必要性,主动学习关于审美的概念,开发适合幼儿的新课程,推进教师专业成长。二是幼儿园和幼儿教师改善美术教学阶段出现的问题,促进幼儿审美能力发展。三是家长提高意识,正确的认识美术活动和审美能力,带动幼儿参与其中。
关键词:美术活动;幼儿教育;审美能力
Abstract
Using questionnaire and observation metho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children's aesthetic ability cultivation in rural kindergarten art activiti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mainly includ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ural preschool teachers under investigati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rt teaching activities in kindergarten; Other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aesthetic ability. The reason analysis mainly includes the lack of relevant knowledge of rural preschool teachers; The process of art teaching activities in rural kindergartens; Rural objective conditions and constraints. On this basis, how to cultivate children's aesthetic ability in art teaching in rural kindergartens is preliminarily discussed. The first is the necessity of teachers' aesthetic education, taking the initiative to learn the concept of aesthetics, developing new courses suitable for rural children, and promoti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The second is the problems in improving art teaching in rural kindergartens and rural preschool teacher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aesthetic ability. Third, parents should raise awareness, correctly understand art activities and aesthetic ability, and drive children to participate in them.
Key words:Art activities;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esthetic ability
目 录
摘 要
ABSTRACT Ⅱ
在幼儿教育的多元化探索中,美术活动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对幼儿全面发展要求的日益提高,如何在美术活动中有效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A区这样的农村地区,由于教育资源相对有限,如何通过创新美术活动模式,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提升幼儿审美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研究选题“美术活动中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以A区幼儿园为例”,旨在深入探讨这一问题,为农村幼儿园美术教育提供实践指导和理论支持。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幼儿审美教育的研究不断深入,美术活动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在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美术活动的开展和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面临诸多挑战。本研究旨在通过实地调研A区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实施情况,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策略,以期提高农村幼儿园美术教育的质量,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这不仅有助于丰富幼儿审美教育理论,也为农村教育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国内外关于幼儿审美教育和美术活动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国外学者注重从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视角探讨幼儿审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提出了多种培养策略。国内研究则更侧重于结合本土文化和社会背景,探索适合中国幼儿的审美教育模式。然而,针对农村地区幼儿审美能力培养的专项研究仍显不足,尤其是结合具体区域特点的实践研究更为匮乏。因此,本研究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A区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践价值。
本研究以A区幼儿园为例,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多种方法,全面了解该地区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现状,分析幼儿审美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本土文化资源的美术活动创新策略,旨在通过丰富活动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加强家园共育等途径,提升幼儿审美能力。本研究以幼儿发展心理学、美学理论及教育生态学等为理论依据,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本研究聚焦于A区幼儿园的美术活动,重点探讨如何通过美术活动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预期通过本研究,能够揭示A区幼儿园美术活动在幼儿审美能力培养方面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策略,并初步验证其有效性。同时,本研究期望为农村幼儿园美术教育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促进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和幼儿审美教育的全面发展。
一、美术活动中幼儿审美能力培养的现状
本研究主要从教师基本情况、幼儿园美术活动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目的是探索美术活动在幼儿审美能力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对问题进行解决。根据研究目的,对 A区5所幼儿园的教师进行调查,通过对200名受试者的调查,获得200名受试者的问卷,其中195份有效问卷。
(一)教师的基本情况
主要从教师的教龄、学历、所在班级以及对教师对美术活动和审美能力的认识展开调查,旨在了解现如今幼儿教师的基本情况和认识程度。
表1.1 参与调查的教师教龄
教龄 | 人数(人) | 百分比(%) |
三年以下 | 94 | 48.21 |
3-8年 | 69 | 35.38 |
8-10年 | 20 | 10.26 |
10年以上 | 12 | 6.15 |
从教龄分布来看,教师队伍以年轻教师为主,其中教龄在三年以下的教师占比最高,达到48.21%,显示出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新鲜血液较为充足。同时,拥有3-8年教龄的教师也占据了相当比例(35.38%),他们在教学经验上相对丰富,能够为幼儿园教育提供稳定的支持。然而,教龄在8年以上的教师占比较低,尤其是10年以上的教师仅占6.15%,这可能意味着教师队伍在经验传承和长期稳定性方面存在一定的挑战。
表1.2 参与调查的教师性别
性别 | 人数(人) | 百分比(%) |
女 | 189 | 96.92 |
男 | 6 | 3.08 |
在性别构成上,女性教师占据了绝对优势,占比高达96.92%,而男性教师则相对较少,仅占3.08%。这种性别比例的不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幼儿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的性别差异现象。
表1.3 参与调查的教师学历
学历 | 人数(人) | 百分比(%) |
本科以上 | 5 | 2.56 |
本科 | 42 | 21.54 |
大专 | 86 | 44.1 |
中专 | 62 | 31.79 |
从学历层次来看,参与调查的教师学历水平整体较为均衡,但高学历教师占比较低。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仅占24.1%(包括本科以上和本科),而大专和中专学历的教师则占据了大部分比例,分别为44.1%和31.79%。这表明,虽然大部分教师都接受了高等教育,但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学历水平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
表1.4 参与调查的教师所在班级
所在班级 | 人数(人) | 百分比(%) |
大班 | 58 | 29.74 |
中班 | 75 | 38.64 |
小班 | 62 | 31.79 |
在所在班级方面,大班、中班和小班的教师分布相对均匀,分别占比29.74%、38.64%和31.79%。这种分布有助于确保各年龄段幼儿教育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表1.5 参与调查教师所学专业
所在幼儿园 | 人数(人) | 百分比(%) |
美术专业 | 24 | 12.31 |
学前专业 | 89 | 45.64 |
其他 | 82 | 42.05 |
从所学专业来看,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占据了近半数的比例(45.64%),这表明大部分教师都具备与幼儿教育相关的专业背景。然而,美术专业的教师占比较低(12.31%),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美术活动在幼儿审美能力培养中的深入开展。同时,还有相当比例的教师来自其他专业(42.05%),他们可能通过后续培训和学习,逐渐适应并胜任幼儿教育工作。
在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中,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美术活动中处于绝对的指导地位。因此,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影响,主要是因为教师们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还不够了解。
表1.6 教师认为美术活动对审美能力的重要性认知情况
您认为美术活动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重要吗 | 人数(人) | 百分比(%) |
不重要 | 93 | 47.69 |
比较重要 | 77 | 39.49 |
十分重要 | 25 | 12.82 |
由表1.6可以看出,接近半数的教师认为美术活动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不重要,这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教师的专业水准不够高,对美术活动作用认识不全面。39.49%的教师认为美术活动对幼儿审美能力比较重要,12.82%的教师认为十分重要,占比较低。
表1.7 教师帮助幼儿发展审美能力的了解程度
您是否了解如何帮助幼儿发展其审美能力 | 人数(人) | 百分比(%) |
不了解 | 102 | 52.31 |
基本了解 | 82 | 42.05 |
非常了解 | 11 | 5.64 |
由表1.7可知,超过一半的教师对怎样帮助幼儿发展他们的审美能力一无所知,42.05%的教师有基本的了解,非常了解的教师只有5.64%。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准不是很高,对于审美能力的了解程度不高。
图1.1 教师对美术活动起到的作用的认识情况
由图1.1可以看出超半数的教师在美术活动发展幼儿的能力上选择了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33.33%的教师选择了专注力,32.31%的教师选择了审美能力,相较前几项来说占比较低,说明教师对于美术活动发展幼儿审美能力认识度较低。
图1.2 教师认为美术活动所包含的类型
由图1.2可以看出,分别有80%和72.31%的教师认为美术活动包含绘画活动和美术作品欣赏,37.95%的教师认为美术活动包含手工活动,相较于前两项来说占比较低,说明教师对美术活动所包含的类型认识不够全面。
(二)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各阶段幼儿审美能力培养的表现
表1.8 教师选择美术活动内容的依据
您开展美术活动时内容的选择主要依据 | 人数(人) | 百分比(%) |
活动计划 | 112 | 57.44 |
幼儿生活 | 51 | 26.15 |
幼儿兴趣 | 32 | 16.41 |
由表1.8可以看出,教师开展美术活动的主要依据是活动计划,占比达到了57.44%,依据幼儿生活和幼儿兴趣的占比较低,分别只有26.15%和16.41%。
表1.9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的情况
您会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欣赏周围事物吗 | 人数(人) | 百分比(%) |
不会 | 80 | 41.03 |
偶尔会 | 90 | 46.15 |
经常会 | 25 | 12.82 |
表1.9可以看出41.03%的教师不会引导幼儿欣赏周围的环境,占比较大,46.15%的教师偶尔会引导幼儿进行欣赏,只有12.82%的教师经常会引导幼儿欣赏周围事物,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幼儿观察力的培养并且影响幼儿审美感知的发展。
表1.10 教师对活动环境的准备情况
您会在开展美术活动前为幼儿营造主题相关的活动氛围或环境布置吗 | 人数(人) | 百分比(%) |
不会 | 79 | 40.51 |
偶尔会 | 94 | 48.21 |
经常会 | 22 | 11.28 |
由表1.10可以看出40.51%的教师不会在美术活动前为幼儿营造主题相关的活动氛围或环境布置,48.21%的教师偶尔会,而只有11.28%的教师经常为幼儿营造主题相关的活动氛围和环境布置。美术活动前的环境布置能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幼儿在浓厚的氛围中会感受到强烈的创作欲望,并且符合幼儿成长内容的环境布置会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
表1.11 教师提供工具情况表
您会在开展美术活动时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工具和材料吗 | 人数(人) | 百分比(%) |
不会 | 88 | 45.13 |
偶尔会 | 84 | 43.08 |
经常会 | 23 | 11.79 |
根据表1.11所展示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在调查的幼儿美术活动中,工具和材料的提供情况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有高达45.13%的教师表示不会在美术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工具和材料,这一比例相对较高,反映出部分教师在活动准备上的不足或是对工具材料重要性的认识不够。相比之下,43.08%的教师表示会偶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工具和材料,这表明他们意识到工具和材料对于美术活动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受到时间、资源或计划安排等因素的限制,无法做到每次都充分准备。
值得注意的是,仅有11.79%的教师表示会经常在美术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工具和材料。这一比例虽然不高,但却凸显了这部分教师在促进幼儿审美能力和创作意愿方面的积极态度和努力。他们认识到,丰富的工具和材料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还能让幼儿在个性化的操作学习中得到更多的探索和体验,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
表1.12 教师帮助幼儿掌握美术作品所表达情感情况
您会帮助幼儿掌握美术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吗 | 人数(人) | 百分比(%) |
不会 | 88 | 45.13 |
偶尔会 | 91 | 46.67 |
经常会 | 16 | 8.21 |
根据表1.12的数据分析,教师在帮助幼儿掌握美术作品所表达情感方面的表现呈现出一定的不足。具体来说,有高达45.13%的教师表示不会在美术活动中主动帮助幼儿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情感,而另有46.67%的教师则表示他们只是偶尔会这样做。这两个比例相近且占据了绝大多数,反映出在当前的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引导幼儿理解作品情感的重视程度普遍不够。
相比之下,仅有8.21%的教师表示他们经常会帮助幼儿掌握美术作品所表达的情感,这一比例明显偏低。这一现状不利于幼儿审美情感的发展,因为幼儿阶段正是情感认知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美术作品的学习来理解和表达情感,对他们的情感发展和审美能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从表1.12的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当前教师在美术活动中对幼儿情感理解的引导和支持存在明显不足。为了促进幼儿审美情感的全面发展,幼儿园和教师应当加强相关方面的培训和指导,提升教师对美术作品情感教育的重视程度,鼓励他们在活动中更多地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引导幼儿深入理解并表达美术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同时,家长和社会各界也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共同为幼儿的情感发展和审美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
观察记录A:
观察时间:2023年3月9日
观察对象:某中班幼儿
观察地点:某中班
观察内容:在美术活动中,该班教师为幼儿提供的工具较为单调,每桌六位幼儿每人一张绘画纸,六人共用一盒水彩笔,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该班的美术活动时都是这样的配置,并且根据观察还发现,该班的美术教学用具十分有限,在工具架上只有每位小朋友的水彩笔和蜡笔。
↓点击下方附件,下载后阅读全文↓ 本文共计1419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