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使用题易搜网站

题易搜

论文详情

行政管理-县域义务教育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以桃江县为例

发布文件:2025-02-21 13 次 50金币


县域义务教育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以桃江县为例


摘要

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指导下,要统筹农村和城市的发展,缩小农村与城市的整体差距。而农村人作为农村发展的主体,就必须要提高他们的整体文化素质,提高建设农村经济的实力。但是在许多农村地区,义务教育所拥有的教育资源和城市有着很大差距,缺乏发展的条件。因此本文以桃江县农村义务教育为例,以其他农村义务教育的相关研究为参考,对实例情况加以分析指出适宜的发展方法。本文通过分析桃江县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现状发现,桃江县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不合理,农村师资流失严重,学校设备简陋,教育水平有待提升。结合公共服务理论和教育公平理论,发挥政府的主体作用,加大农村资金投入、合理配置资源、增强师资力量、规范农村教育管理、加强思想引导,促进桃江县义务教育稳步发展。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桃江县

 


Countermeasures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Quality in County Areas--Taking Taojiang County as an Example

Abstrac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coordina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and urban areas and narrow the overall gap between rural and urban areas. And rural people, as the mainstay of rural development, must improve their overall cultural quality and their strength in building the rural economy. However, in many rural areas, the educational resources owned by compulsory education and the city have a big gap and lack of development conditions. Therefore, this paper takes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Taojiang County as an example, takes other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related research as a reference, and analyzes the case situation to point out the appropriate development method. By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Taojiang County, 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 layou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schools in Taojiang County is unreasonable, the loss of teachers in rural areas is serious, the school equipment is simple, and the level of education needs to be improved. Combined with the theory of public service and the theory of educational equity, it plays the main role of the government, increases rural capital investment, rationally allocates resources, strengthens teachers, standardizes rural education management, and strengthens ideological guidance to promote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Taojiang County.

 

Keywords: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development; Taojiang County.

 

 



00001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教育的发展。古人认为教育是开化民智的重要手段,历朝历代都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以提升教育的普及程度及内化的深度。他们广开学校,鼓励民众接受教育,为我国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基础。近代时期,中华民国政府颁布了《学校系统令》,规定“小学四年,义务教育”。这一法令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后,对教育事业产生重大影响:它不仅是近代教育法的雏形,而且成为中国第一部关于基础教育方面的单行法规,同时也奠定了新学制的基础。义务教育以法律形式进入人们的视野,义务教育体系也开始初步形成。中国成立以来,百业待兴,尤其重视教育的发展[1]1986年颁布了义务教育法。19889月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26月中共中央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决定实施素质教育。新时期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而义务教育则是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的重点,优先发展教育是激发乡村发展活力的必由之路。在悠久的中国历史中,历代领导者则从没有忘记教育的重要性。无论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站在什么样的立场,他们非常重视教育、发展教育是不争的事实,也是中国义务教育发展的奠基者。

00002而义务教育的发展十分不均衡,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一直以来就落后于城市,虽然已经普及,但是在质量上相比于城市还有很大的落后。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学校的教育基础设施落后,缺乏最基本的教学设施,比如多媒体,图书馆等。这就限制了农村学校可开设的课程,教学的模式非常单一[2]。这让农村的教育水平在起步时期就落后于城市的发展,农村的学生缺少和城市学生竞争的资本。同时经济的落后也很难吸引到优秀的教师资源,无论是从薪资待遇还是发展前景来说,他们更加倾向于留在经济更为发达的地区。这些因素都制约着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脚步。

00003 

 

 

 

 


第一章  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1.1 基本概念

1.1.1 义务教育

00004我国1986年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对义务教育进行了详细规定。所谓义务教育,是指学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这既是他们的义务,也是他们的权利。在我国主要包括小学和初中两种类型,学制为9年,接受主体是学龄儿童和少年。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和免费性的显著特点,政府、学校和家庭都应保障义务教育的实施,必须让每一个儿童和少年都能接受到义务教育,接受义务教育过程中不收取学费和其他费用。本文中所提到的农村义务教育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3]

1.1.2 农村义务教育

00005农村义务教育属于义务教育范畴,指的是在农村地区实行的义务教育。通常,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薄弱、发展困难,属于义务教育体系中的薄弱部分。为保障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遵循教育公平的原则,我国政府应当合理分配教育资源,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均衡的教育资源,通过采取积极措施,改善贫困学校的校园环境和教学条件,为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正常进行提供保障[4]

1.2 理论基础

1.2.1 公共服务理论

00006法国莱昂·狄骥提出了“公共服务”的概念,实施性质是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一种社会服务,明确了实施主体是“事实上掌握着权力的人”。登哈特提出了“服务而不是掌舵”、“追求公共利益”、“战略性、民主行为”、“服务公民而不是服务客户”、“责任不单一”、“以人为本而不仅仅是生产率”、“重视公民权而不是企业家精神”七大原则。公共服务的实质是秩序和正义,即维护政治秩序与社会公平正义。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社会公共服务在有效提供公民直接需求的服务的同时,还需要社会参与和对公共服务的监督。是否属于社会公共服务,要看该政府行为能不能满足公民的直接需求[5]。例如,农村义务教育属于社会公共服务,农村地区公民和子女都有去学校学习的需要,通过接受农村义务教育直接获得学习方面的满足感,并对其后续的成长就业产生积极影响,所以,此类政府行为属于社会公共服务。

00007近年来,随着服务型政府理念的兴起,教育事业也被赋予了公共服务的社会属性,在此基础上,学术界提出了教育公共服务的说法。教育公共服务的本质是强调政府的教育责任,服型政府把为公民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这种核心理念决定了政府是对公民负责,具体到教育公共服务,就要求政府承担公共教育的举办和管理责任。教育公共服务的核心价值是社会公平正义,自新公共服务理论提出以来,人们迫切希望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要求政府提供高质量的社会服务,提高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程度,而公共教育服务能够为公民提供公平的教育生活,是确保社会公平与正义能够得到落实的基础[6]

1.2.2 教育公平理论

00008教育公平是一个国内外学者都在渴望实现的理论。随着社会文明进步,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教育理念不断发展,教育公平受到更多关注。“教育公平”广义而言,是指合理分配所有可调动的教育资源;狭义而言,是指让每一个个体都能够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对教育者而言,是指教育者对受教育对象以公平方式相待[7]

00009教育公平受当前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和经济条件制约,是社会公平的细化延伸。目前我国在教育资源方面还存在不均衡现象,在教育结果方面还存在显著差异。我国教育的发展在巩固起点公平的基础上,正在努力向过程公平发展,以期通过教育资源均衡化来提升整体教育质量,趋向结果公平。

 


 桃江县义务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桃江县义务教育的现状

2.1.1 桃江县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情况

00010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以资金为基石,财政投入一直以来都是农村教育发展的资金来源。在桃江县2023年县级预算公开文件中,桃江县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额525463万元,其中本级支出为499389万元[8]。而在地方政府的本级支出中民生重点支出388338万元,占本级财政支出的比重为77.76%。民生支出具体情况如图3-1所示。

 

3-1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民生重点支出单位万元

00011数据来源:桃江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1.2 桃江县农村中小学学校数量及布局情况

00012桃江县地处洞庭湖平原,环境优美,物产丰富。所以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桃江县人口总数非常多,常住人口接近70万并且人口分布也比较密集。基于如此庞大数量的人口,相应的适龄孩子也非常多,于是对于学校的需求也很大[9]。桃江县目前共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28所,其中初级中学35所,小学93所。共有在校学生66299人,其中初中21554人,小学44745人。桃江县农村普通中小学具体布局情况如表3-1所示。

3-1 桃江县农村普通中小学学校布局情况

 

00013数据来源:益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1.3 桃江县农村中小学师资情况

00014桃江县目前所拥有的义务教育阶段的老师共2085这其中共有930名小学老师而初中老师则一共有1155名。小学平均每个学校有10名老师,初中平均每个学校有33名老师。相较于桃江县的学生数量和学校数量来说,老师的数量非常紧张。桃江县老师的年龄结构如表2所示,老师中30岁以下占据总体数量不到三分之一,30岁至45岁的教师数量略多于总体的三分之一,45岁至55岁的有四分之一,而55岁以上的老师数量为213名。图2所示为桃江县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学历构成,由此可以看出其在学历结构上极不均衡而且普遍素质偏低,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比例为0[10]

3-2桃江县中小学师资基本情况2022

 

 

3-2 桃江县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学历结构

00015数据来源:桃江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2 桃江县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

2.2.1 财政投入不足,学校建设方面的问题

00016桃江县随着经济的发展,常住人口也在逐年增加,2022年末至2023年初,全县常住人口79.5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51‰,人口数量稳步提升,但是近5年以来桃江县境内新建中小学学校为0。学校的数量已逐渐不能满足桃江县人民对于义务教育的需求。同时学校的布局也不合理,缺乏规划[11]。通过表1所示,我们不难看出桃江县的中小学学校分布极不均衡,各个镇的学校数量差距明显。以松木塘镇和三堂街镇为例,松木塘镇人口大约为37千人,拥有有2所小学和1所中学。而三堂街镇人口在38千人左右却有6所小学和3所中学,整整是前者的三倍。在人口数量差不多的情况下,两个镇的学校数量却是相去甚远。由此可见桃江县的学校布局与人口布局、地理布局非常不协调[12]

00017校园内部的基础设施也无法满足学生需求,从表5的数据中可以看出桃江县中小学校人均体育用地面积未达到省级标准的共有19所,专用教室配备教学设备,数量计算机及图书数量未能达到省级标准的学校数量也相当多,这种现象非常不利于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

3-3 桃江县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达标情况

 

00018数据来源:桃江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2.2 师资力量方面存在的问题

00019在师资力量方面,桃江县的教师队伍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从表2中可以看出,小学教师中45岁以上的有201名,比例接近小学老师总数的四分之一,初中教师中45岁以上的417名,占总数的三分之一还多,中小学教师中30岁以下的教师数量只占总数的约三分之一,从中可以看出桃江县的教师队伍有偏向老龄化的趋势。从表4桃江县教师学历构成中可以看出本科学历的老师占大多数,其中还有高中学历的老师比例3.76%,研究生学历的老师占比为0[13]。这样的学历结构十分不协调,学校老师的素质层次不齐,教师整体素质不高。

2.2.3 学校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00020桃江县义务教育由于发展的水平不高,缺乏一套完整的对于入职后教师职业素养的培育体系,许多学校忽视了对于在职老师的素质提升,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校,基本没有组织过专门的培养活动。而初中阶段的学校对于入职后的老师培养活动也偏少,大部分以组织学校内部老师互相交流为主,采取“听课”的活动形式。这一培养形式过于单一,并且有很大的局限性。对于老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有限,无法适应老师提高个人素质及教学质量的需求[14]

00021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也限制了义务教育的发展。桃江县的学校都盛行成绩至上的学风,成绩优异就是好学生而成绩差的就是差生。课程的开设以考试为中心,从而忽视了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和其他兴趣爱好的培养。许多学校的课表都安排的很全面,但是从学生的口中得知,很多素质方面的课程根本没有开展,或者被主课老师占据,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2.4 适龄学生就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00022我国一直以来都在不断宣传教育的重要性,每一个人都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也采取了许多措施来保障受教育的权利。桃江县内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8%,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还是存在一些部分儿童到了法律规定的入学年龄而没有就学的情况。而且并不是入学就保证一定接受了完整的九年制义务教育,2022年桃江县政府公布桃江县小学辍学率为0,初中辍学率为0.98%,这证明存在一些学生没有享受完整的九年义务教育权力[15]


 桃江县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的原因

3.1 财政资金投入不足,缺乏足够的资金发展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教育经费的投入是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保障,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石。只有拥有足够的资金实力,才有底气推动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受桃江县经济发展的限制,可调用的财政资金难以全面快速的发展当地的义务教育,更因为桃江县政府对于经济发展更为重视,对于产业发展的投入远远高于教育事业。


↓点击下方附件,下载后阅读全文↓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会员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