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使用题易搜网站

题易搜

论文详情

工商管理-对发展农村连锁超市的思考

发布文件:2025-03-01 31 次 10金币


对发展农村连锁超市的思考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农村巨大的市场潜力为连锁超市在农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又为连锁超市在农村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但由于农村市场与城市市场的较大差异性,连锁超市在开发农村市场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

本文针对我国农村消费市场的现状,分析我国发展农村连锁超市的可行性,以及面临的问题和运营策略。以此有助于促进农村连锁超市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关键 农村连锁超市;消费市场;运营策略


  

 

锁经营是一种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制度,它由一个起着领导作用的企业集团与分散在不同地区、经营着同类产品的很多商店共同组成。这种企业经营制度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制造业、零售业和服务业。

连锁超市是这种制度的组织方式和存在形式,它在我国城镇地区早己普及,为城镇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然而,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的市场体系普遍不够健全,农村零售业点不多商品种类少,假冒伪劣商品多,卫生状况差,无法满足农村居民消费观念和需求的提升。在此情况下,连锁超市行业进入农村市场拥有极大发展机遇和前景。

一、连锁超市在农村地区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一)连锁超市向农村发展的可行性

随着短缺经济的基本结束,市场由“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转变,农村经济的难题已经从生产与消费的矛盾转向流通与消费的矛盾。一以来,市场建设“重城市、轻农村”,农村发展中“重生产、轻流涌”的现象十分普遍。

由于长期受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农村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制约,目前我国农村商品流通存在流通组织落后、商品档次低和价格高、农产品流通落后、交易方式单一等问题。虽然政府近十年关注“三农”问题,提高了农村生产和农民收入,但是农村消费的发展远远跟不上节奏。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减缓农业生产和农增收,也抑制降低了农民消费,延缓了农村的市场化进程,成农村发展面临的新瓶颈。

因此,农村连锁超市的发展要一些备的条件,是否有好的政策,好的机制及好的环农村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好的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


二、连锁超市在农村地区发展存在问题

 

(一)生态消费环境差

生态消费环境差,压缩了农村的消费市场空间,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有待改善。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农村的生态环境也不如以前。森林资源被过度采伐;土地资源被过度开发而破坏;水资源日趋紧张,水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带来污染;生活垃圾遍地可见;秸杆等碳料造车大气污染等,这些状况影响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影响消费品市场的发展。

(二)收入增长趋缓制约了农民的购买力

收入增长趋缓制约了农民的购买力,农民收入不高,消费能力有限,消费结构不协调。近几年,我国农民的人均纯收入2008年为4761元,2009年为5153元,2010年为5919元,2011年为6977元,2012年为7917元,虽然增幅连续5年超过8%,但是因为基数较小,增加额其实并不大。这其中有很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随着国家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农产品的量在增长,但较低的价格并不能给农民创造更多收入。同样,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会造成农业生产成本的增加,影响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其次,农产品生产及销售等程中效率较低,产品质量不高,农业产业结构要调整。

再次,农民的非农就业压力大。因城市的下岗职工增多,农村的进城劳动力就业压力加大,再加上一些城市限制农村劳动力流入,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更为困难。而且,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外出打工所在岗位工资普遍不高。收入上的限制造成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不协调。再就是几年来人民币升值带来诸多问题,物价上涨,农民实际收入小于表面的增长数据。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2年农村的恩格尔系数首次下降致40%以下,但也只相当于1997年前的城镇水平,农村居民在住房、文教娱乐、交通、医疗保健等设施上的消费刚刚起步,消费结构有待升级。

(三)消费观念陈旧与消费习惯偏差

消费观念陈旧与消费习惯偏差限制了农村购买力的转移,农村教育水平有待提高。教育水平低首先导致鬼种至上的迷信思想、“节俭当前,聚财预后”的保守消费思想等的产生。其次,农民的收入水平低导致农民没有较多资金投入到教育中,较低的科学文化素质继而影响到生产及产品质量,从而影响收入,“没钱一没文化一没钱”的恶性循环也就因此形成。再次,一些农民因教育水平低而无法辨别商品的品牌与用途,影响到了自己的生活。最后,由于不知法、不懂法,维权意识差,很多农民吃亏后自认倒霉,这助张了不法分子的嚣张,使假冒伪劣商品更多地涌入。

(四)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市场网络渠道的不健全限制了农村居民的需求。在大部分农村地区,已有的基础设施在数量、质量、规模等方而都还不能满足农村市场的发展要求,农村居民对消费品的巨大需求难以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

首先,农村地区行车路线长、路况差。在山区,突发的自然灾害甚至会阻断道路,这会增加连锁超巾的运输成本、损坏所运货物等。

其次,很多农村地区用水不便,电压不稳,电价偏高,洗衣机、电视等家电甚至成为闲置品。再次,手机、广播电视等信号差,有线电视普及率低,电视频道少,网络设施不健全。

最后,卫生条件还有待改善,农村居民求医问药不便,甚至有“小病拖、大病扛”之类现象的存在。

(五)连锁超市在农村地区运营的成本较高

连锁超市在农村地区运营的成本较高,适销对路的商品缺乏损害了农民消费的积极性。首先,农村地区人口密度低,客流量小,在农村地区开设连锁超布,规模要适中。一般来说,农村地区的连锁超市规模相对较小,在采购时,根据呈大从优的原则,他们会比大规模超布吃亏。此外,如果规模太小,相对于已投入的固定资产,增加了收回成本的困难。



↓点击下方附件,下载后阅读全文↓                本文共计4981字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会员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