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详情
工商管理-案例分析-吉奥公司创新企业案例报告
吉奥公司创新企业案例报告
案例分析报告
教学点名称:(盖章): 年级:
实训时间: | 实训地点:广汽吉奥汽车有限公司 |
指导教师: | 成绩: |
小组成员及分工: 组织策划、分配任务、走访企业、案例资料收集、编写案例分析报告 | |
题目:吉奥公司创新企业案例报告 | |
案例概要: 吉奥用较短的时间完成了西方企业百年的成长之路。吉奥从起步到拥有IT、汽车、新能源三大产业群的成长路径以及企业的整体布局。所谓进关系主要体现企业发展的先后阶段,体现产业链的延伸和整合,体现前一个产业链为后一个产业链提供的技术储备和发展模式借鉴所谓并列关系体现整个产业的相互平衡和支撑以及各项业务之间的聚合效应。贯穿三大产业群成长、发展和壮大的是企业的创新系统。吉奥新闻发言人王建均说“吉奥的高速发展,得益于技术、市场和生产流程的全方位创新”。吉奥在开发、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等一系列问题上的创新大大缩短了和同样行业一般企业成长的时间、缩短了与世界先进企业的距离,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由一个小企业到拥有世界先进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成功企业的转身:它是我国许多成功的中小企业的代表和典型。 | |
背景信息: 一个企业不能创新,将无法立足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吉奥公司见证了中国中小企业的迅速成长历程。吉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2月,迄今差不多二十年的时间,已经由一个员工只有20人的电池生产小企业发展成为员工总数超过17万人,拥有TT、汽车、新能源三大产业群的世界级高新技术企业。 | |
案例内容: 吉奥公司通过管理变革走向了创新的道路。 | |
案例分析: 吉奥公司通过改变传统管理模式、重新整合供应链走向了创新的道路。 1、创新模式的目标和方向不断地发现、满足和创造客户需求,最大限度实现创新要素在市场上的商业价值是吉奥持续创新的目标和方向。 2、吉奥汽车产品以中低端为主,尤其是第一款产品F3最具代表性。 3、技术创新“技术为王、创新为本“,在吉奥的创新模式中,技术创新是核心,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持续性动力。 来自传统企业分公司和新兴新能源公司:《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早在09年07月就己经公布实施,限制新能源汽车进入的标准有八条之多,其中限制非传统汽车厂商进军新能源行业的几率,使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潜在进入者很少,且在范围和数量上均有很大限制,而其中大部分限制调整更是在企业的开发能力、生产能力、营销能力、售后能力、质量管控等方面设定了很高的门槛,使新企业不能轻松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吉奥公司发展的,其潜在竞争对手尽管还有,但己经被政策限制掉了很多,当然,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只要是能够进入这个行业的潜在竞争者,均具备一定的竞争力,吉奥公司需要权衡潜在竞争者的威肋。 吉奥在公司成立之初便希望能够将自身打造成为世界性的汽车企业,并确立了以新能源产品的发展实现对世界巨头弯道超车的路线。近年来随着新能源市场的火热,吉奥提出了打造新能源领导企业的战略方针,伴随着业务层战略的不断完善,吉奥逐步剥离非核心业务,大力聚焦新能源方向,进一步“纯化”公司业务,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扩张,强化自身核心竞争力。 2016年吉奥在新能源领域的目标是完成13款产品布局,保住12万辆的销售业绩,同时力争达到15万辆,其中乘用车11.65万辆,电动大巴1万辆,出租车1.3万辆,专用车0.75万辆,叉车0.3万辆。为保证销量目标的实现,截止目前吉奥在新能源领域己经累计投入50亿元,用于产品研发及电池生产工厂的建设,在资源供应上充分满足未来新能源市场升级的需求:在内部人才管理方面,吉奥也在2015年4月发布了《员工持股计划(案)》,调动员工积极性保证人才队伍的稳定性。 吉奥产品线战略的最大优势在于进入新能源市场早。吉奥自成立之初便确立了发展新能源的产品战略,从一开始便走在了行业的前端,进入市场早、技术储备充足,成为了当前吉奥独具的技术优势。虽然现阶段中国有众多的新能源企业或潜在进入新能源领域的企业,但他们多数是依靠政府政策的刺激和支撑来发展,尚无强有力的产品能够冲击吉奥的市场份额。 ↓点击下方附件,下载后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