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详情
矿井通风实训-渝阳煤矿矿井采取通风与安全实训
发布文件:2025-07-25
15 次
前 言
采矿工程是我国工业的基础,它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煤炭是我国一次能源主体。我国煤炭生产以井共开采为主,其产量占煤炭产量的97%。而地下作业首先面临的是通风问题,在矿井生产过程中,必须源源不断地将地面新鲜空气输送到井下各个作业点,以供人员呼吸并稀释和排除井下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及矿尘,创造良好的矿内工作环境,保障井下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劳动安全。煤矿的地下开采又面临最为严重的安全问题,瓦斯、火、矿尘、冒顶是煤矿普遍存在的五大自然灾害。另外,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不断延伸,高温也成为煤矿又一严重的自然灾害。 矿井通风与安全经历过较长的发展过程。早在1640年,人们便开始利用自然通风进行通风;为了加大通风压力,1650年,再会风路线上设火炉以利用热风压通风;1849年,开始使用蒸汽离心式通风机;1898年电式轴流式通风机开始使用。在煤炭自然发货的研究方面,在1686年就发表了有关煤自然起因的论文。在瓦斯检测方面,1813年开始采用安全油灯以检查氧气、瓦斯和二氧化碳的浓度。20世纪40年代,各种气体的检测有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60年代以来,已能实现对井下风流环境中各种参数进行检测;80年代以后,煤矿通风与安全的科学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矿井通风与安全方面的科学和技术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